今天你可能说了很多话,也可能只是听别人说话。。。
今天你可能做了很多事,可是想做的不是这些事。。。
到了夜晚,你还想听什么,做什么?
CVC中文广播电台,星期一到五,晚上八点到十点,聆听夜语
于玲听你说说话、聊心事。。。

2008年8月13日

星期三 - 心情好新闻

~+~+~+~+~+~+~+~+~+~+~+~+~+~+~+~
奥运记者过劳死平均每届逾3名

由于媒体间竞争激烈,记者们不单须早出晚归,更要冲锋陷阵,为采访精彩及独家的报道而奔波。图为一众记者于11日,争相采访日本羽毛球女双组合小椋久美子及潮田玲子。路透社

许多人恐怕已经忘记了,雅典奥运会期间,有3位记者献出了生命。其中一人名叫郑立,是北京电视台的摄像记者。他在极度缺乏睡眠的情况下仍坚持工作,提着摄像机,蹲在路口拍摄奥运会火炬接力活动,突然晕倒,就再也没能站起来……更鲜为人知的是,由于巨大的工作压力,近几届奥运会上,平均每届都有3.4至3.6名奥运记者献出了生命,许多是由于过劳而心脏病突发所致。

另外两位不幸去世的记者,一位来自俄罗斯,72岁,是篮球报道的老牌记者,写完稿子刚发出去,便伏在电脑上去世了;另
外一位来自韩国,离闭幕式还有3天时,到爱琴海游泳,再也没能上岸。据医生估计,这两位记者的去世也与心脏病突然发作有关。

无论是在通讯不发达的上个世纪早期,还是互联网畅通的今天,奥运赛场上,媒体大战一直是硝烟弥漫,而且愈演愈烈。但是,在奥运会上,人们往往关注赛场上的竞争,却忽视了媒体的竞争;运动员每个细小的行动都逃不过人们的眼睛,奥运记者们的艰辛却鲜为人知。

记者人数超运动员4倍

在北京奥运会主新闻中心,为各国媒体准备的各种物资、设备达87,000件,而主场馆鸟巢的所有物资为3,6000件,前者是后者的2倍多。 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运动员6,000人,记者6,800人,记者人数首次超过运动员。今年的北京奥运会,参加的运动员1万多人,而记者方面,除21,600名注册记者外,非注册记者人数由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4,100人,猛增到20,000名,几乎是4个记者追1个运动员!

即将展开的媒体大战将会如何激烈,从这些数字中,已经可以见「分晓」。

早期的奥运会,各种规定远没有今天严格。记者可以在赛场上,站在起跑线旁盯着运动员的动静,随时抓拍照片。比赛结束,记者蜂拥而上,将运动员团团围在赛场采访拍照的情景也不新鲜。这在如今已绝对不可能。
体育记者寿命较短

为了尽可能多地采写报道,记者们早出晚归,每天只有4至5小时睡眠,而且一边奔波,一边写稿,体脑并用。奥运记者通常都清楚早餐有多么重要。因为这一餐后,没人知道下一餐会在什么时间和地方。他们不停地奔波、写稿、发稿。

特殊的工作状态,使记者成为奥运会期间最紧张、最疲劳的群体。中国记协曾披露的一份对上海市10家新闻单位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自1995年以来上海新闻记者因患病而去世的28人,平均年龄为45.7岁。除了抢险救灾等非正常报道类记者外,体育记者在所有记者中寿命又是最短的。

~+~+~+~+~+~+~+~+~+~+~+~+~+~+~+~
职场精英们:你是否有“过劳死”迹象?

由于工作中疲劳、紧张因素的积累,产生过度劳累而引发的与工作密切有关的死亡。工作量大、消耗能量大、夜班、责任重大的管理职务等工种是过劳死的易发人群。

如何早期发现“过劳死”的迹象?

想要避免“过劳死”的发生,就必须非常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要及时做健康体检,要学会没病找病,防患于未然。日本公众卫生研究所的科研人员曾对日本“过劳死”高发现象做过详细研究,从预防角度,他们列举了27种过劳症状和因素。

研究者认为:在这27项症状和因素中占有7项以上,即是有过度疲劳危险者,占10项以上就可能在任何时候发生“过劳死”。同时,在第1项到第9项中占两项以上或者在第10项到18项中占3项以上者也要特别注意,这27项症状和因素分别是:

01、经常感到疲倦,忘性大
02、酒量突然下降,即使饮酒也不感到有滋味
03、突然觉得有衰老感
04、肩部和颈部发木发僵
05、因为疲劳和苦闷失眠
06、有一点小事也烦躁和生气
07、经常头痛和胸闷
08、发生高血压、糖尿病,心电图测试结果不正常
09、体重突然变化大,出现“将军肚”
10、几乎每天晚上聚餐饮酒
11、一天喝5杯以上咖啡
12、经常不吃早饭或吃饭时间不固定
13、喜欢吃油炸食品
14、一天吸烟30支以上
15、晚上10时也不回家或者12时以后回家占一半以上
16、上下班单程占2小时以上
17、最近几年运动也不流汗
18、自我感觉身体良好而不看病
19、一天工作10小时以上
20、星期天也上班
21、经常出差,每周只在家住两三天
22、夜班多,工作时间不规则
23、最近有工作调动或工作变化
24、升职或者工作量增多
25、最近以来加班时间突然增加
26、人际关系突然变坏
27、最近工作失误或者发生不和

~+~+~+~+~+~+~+~+~+~+~+~+~+~+~+~
吃药选好最佳时间时间一览表

“这药饭前服还是饭后服”是人们经常要问的问题,但科学用药对时间的要求绝不仅于此。选择合适的时间服用某种药物,有时不仅能提高疗效,还会降低药物的副作用。

而英国《每日邮报》5月13日更刊出了美国得克萨斯州立大学等几所世界著名大学的最新研究,对于某些疾病,比如关节炎、癌症和哮喘来说,要想药物起作用,服药时间很关键。哪怕是同一种药物、同一剂量,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服用,其疗效和毒性可能相差几倍,甚至几十倍。到底什么才是药物的最佳服用时间呢?


凌晨4—5点:糖尿病药、强心药

凌晨4点,人体对胰岛素最为敏感,此时即使给予低剂量,也可达到满意效果;而心衰病人对洋地黄等强心药物,在凌晨4点最为敏感,这时药效比其他时间能高10—20倍。不过,若需此时服药应适当减少剂量,以防中毒。


早晨7点:利尿药

利尿剂在体内发挥药效,与肾功能和血液动力学等因素密切相关,故择时服药尤为重要。如双氢克尿噻,早晨7点服药较其他时间服用的副作用要小,而速尿于上午10点服用,利尿作用最强。


上午9—11点:高血压药物

经研究表明,血压在上午9—11点为高峰值,夜间入睡后则下降到一天中的最低点。故高血压患者一般只需白天用药,且上午用药量略大;若夜间继续用药,则血压下降得更低,易诱发脑血栓。


中午12点:关节炎药

骨关节炎患者通常晚上比白天更易感觉到疼痛。美国得克萨斯州科技大学的研究报告说,若能正确服用布洛芬等消炎镇痛药,应可以保证当人体感觉最疼痛时,药物在血液中浓度最高。由于这类药物通常要经过7—8个小时才能发挥最大效能,因此中午12点时服用效果最好。


下午3—4点:平喘药

人体的生物钟会在夜晚自动减少激素分泌,从而缩小气管的宽度,因此哮喘症状通常会在夜间加剧。巴西圣保罗大学的研究人员说:“下午3—4点吸入类固醇,有助于次日凌晨3—4点预防哮喘发作。”


下午4点:感冒药。

下午4点是高烧及其他普通感冒症状的发作高峰,所以也是服用感冒药物的最佳时间。


晚上8点:抗贫血药

葡萄糖酸铁、硫酸亚铁等补血剂,晚上8点服用最佳,吸收率比早晨8点要高得多,且可延长疗效达3—4倍。


晚上7—9点:降胆固醇药

大部分用于降低胆固醇的药物在夜晚服用效果最好。英国桑德兰大学研究表明,当患者把服药时间从晚上改为早上后,胆固醇含量会明显上升。


晚上10点:胃溃疡药

美国得克萨斯州立大学研究表明,胃酸水平在白天会变化,使溃疡症状在深夜和清早比较厉害,所以治疗溃疡的药物在晚间服用效果最好。


午夜:抗癌药。

免疫增强剂是癌症病人普遍使用的药物,但上午用时易出现发热、寒战和头痛等严重副作用;如改成晚上用药,则可避免,且疗效不减。


另外,一旦您准备更改服药时间,一定要征求开具处方的医生的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