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调显示法国人将因金融危机减少圣诞节开支
金融危机严重冲击了法国经济,收入下降和失业也令法国人感到“囊中羞涩”。法国伊普索斯调查公司23日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今年有四成多法国人会减少圣诞节开支,仅有3%的人会比去年花更多的钱过圣诞。
共1010名15岁以上法国人接受了伊普索斯公司13日和14日进行的抽样电话调查。其中,43%的人表示因为缺钱将减少圣诞节开支,被节省开支的项目依次为礼物、装饰、出行、娱乐、服装鞋帽和度假;53%表示会与去年花一样多的钱;仅有3%表示将花更多的钱,“更好地娱乐自己以忘掉艰难的2009年”。
调查显示,低收入者和高收入者的节支比例有很大差距。月收入低于1200欧元的低收入家庭中,67%表示会减少圣诞节开支;而月收入超过3000欧元的富裕家庭中,只有23%表示会减少开支。
~+~+~+~+~+~+~+~+~+~+~+~+~+~+~+~
意大利部长要求大家午餐吃少点 引起民众抗议
据外电报道,热爱美食的意大利人日前对一位意大利部长主张取消午休的言论义愤填膺,据悉,意大利计划实施部部长罗通迪呼吁人们中午少吃点,早一点回到办公室,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报道称,在很多欧美国家,人们中午仅以三明治打发午餐时,而意大利人仍坚持着讲究的生活,一顿大餐吃上一个小时,有三、四道菜,外加葡萄酒和咖啡。罗通迪对此表示,午餐时间太长不但影响工作效率,对大家的腰围也相当不利。
罗通迪还说,午休时间过长,下班时间延后,接孩子回家的时间也得随着延后。所以,丰盛隆重的午餐弊病太多,中午应该吃简单一点。
罗通迪的建议被刊登到了新闻头版,但立刻遭到了工会的反对。营养学家还警告,如果意大利人中午不好好吃一顿,下午就无法工作了。
~+~+~+~+~+~+~+~+~+~+~+~+~+~+~+~
孩子肥胖皆因家长不了解?
英国心脏基金会(British Heart Foundation)的一份报告显示,家长对于孩子的真正活动量非常不了解。
该报告发现,肥胖儿童的数目较上世纪90年代中期有所增长,而孩子们的日常活动量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也没有大的改变。
英国国家肥胖症论坛(National Obesity Forum)敦促英国政府和各地方议会改进经济型运动设施的数量和质量。
家长与孩子信息不对称
该这份名为《沙发孩子》(Couch Kids)的报告调查了1000名家长和他们8到15岁的孩子。
被调查的家长中71%的人认为自己的孩子“足够活跃”,但只有10%的这些家长的孩子认为自己的活动量达到推荐的标准。
英国心脏基金会称,家长对孩子的运动量应该有更准确的了解,以避免肥胖症的出现。
民间呼吁
英国心脏基金会建议学校尽全力给学生创造运动机会,并呼吁政府和地方议会为人们提供针对各种年龄的运动指导手册,而且在全国范围内收集人们的运动数据。
英国国家肥胖症论坛的伊恩·坎贝尔博士(Dr. Ian Campbell)说:“在学校、家中或者户外活动场所,家长、监护人和孩子应当努力寻找一起活动的方式。”
坎贝尔博士补充说:“我们需要更多更好的经济实用的运动设施,以及更安全、干净和灯光齐备的街道。”
官方表态
英国健康部的一位发言人表示,“尽管一些证据表明儿童肥胖症比率趋于稳定,但该比率仍然过高,应对儿童肥胖症危机是我们工作的首要任务。”
“如果我们要永远地扭转肥胖化的趋势,我们的孩子就需要每天至少运动一个小时,这包括他们在学校的活动量。”
“我们正在采取坚决行动和投资3.72亿英镑来对抗肥胖症,这项工作首先从避免人们体重超重入手。”
~+~+~+~+~+~+~+~+~+~+~+~+~+~+~+~
寂寞的“种菜人”和“偷菜人”
最近网上流行“农场”游戏,有无数网友一夜之间变成“种菜人”或者“偷菜人”。
每位游戏者的菜园子分割成15块地或者18块地,起先只能种其中的五六块地;如果你勤快,收成好,拥有足够的等级和金币,就可以不断扩建地块。并不是你想种什么就种什么,你的等级低、金币少,最初只能种廉价的白萝卜、红萝卜、大白菜乃至牧草;卖出仓库的果实后,才能从商店购买另外的种子:玉米、土豆、茄子等,都属于寻常庄稼和家常蔬菜。当你的等级达到最高、金币拥有较多时,便可以种名贵的杨桃、灵芝和人参等。当然,所有的一切都是虚拟的,种菜的过程也并不像现实中的那么辛苦漫长,只需要用鼠标点击出翻地(犁地)、播种、浇水、除草、杀虫等环节便可,然后就是等待、护理,直到果实、蔬菜或者庄稼成熟,收获后颗粒归仓。
据说,“农场”或者“菜园”游戏一推出就受到广大网民的喜爱,乃至痴迷,从中小学生到邻居大叔大妈,“种菜”者和“偷菜”者俨然一支不断壮大、不分老幼的大军,其中不乏为游戏而丢掉睡眠乃至正常生活的人,甚至有人为此患上神经衰弱症,依然乐此不疲,流连忘返。这是游戏开发者当初绝没有想到的后果吧?有人也许会感慨一声:都是游戏惹的祸。其实,他们中的全是寂寞的毒;当游戏卖给寂寞,赖上寂寞,自娱自乐者不想上瘾都难,难以幸免。
“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这样普通的一句话竟能成为2009年的一句网络流行语,确实出乎人的意料,但那些发出遥远又亲切的寂寞呼喊的人并不感到奇怪,所有沉陷在寂寞泥沼中的人都不会感到奇怪。“哥抽的不是烟,是寂寞”,这句话同样打动了无数寂寞者的心:抽烟者呆坐着的姿态,沉在暗影中的身影,面容模糊,烟头忽明忽暗,燃烧和弥漫的何尝不是令人动容的万般寂寥?而今,众多沉迷于网络“种菜”和“偷菜”的都市人,在钢筋水泥的森林里寻觅到一方虚拟的“田园净土”,不知道是该欣喜,还是该叹息一声“我种(偷)的不是菜,是寂寞”?
日本小说家夏目漱石在20世纪初就写道:“人类的不安来自科学的发展,突飞猛进的科学从不允许我们停下脚步。”是的,我们越来越慢不下来,更停不下来。我们的日常生活在速度上已经失控,曾有的田园牧歌被大量冷漠的机械所替代,我们只顾自己埋头飞奔,跟他人也越来越疏离。我们不能控制的东西日渐增多,能够控制的只剩下自己的孤独和寂寞。有人分析说,这是因为现代人价值的优先顺序发生了改变,“对他来说,与其花时间去关心一个交情不深不浅的朋友,还不如学会烤巧克力蛋糕,因为他不能掌控他人的情感反应,但他能掌控蛋糕的松软程度”。这话说得多么精辟啊!如今那些在网络上“种菜”和“偷菜”的人何尝不是如此?他们控制不了房价和菜价,但能够控制在虚拟的农场或菜园里种植什么,种植多少,什么时候买卖,什么时候停歇,只需要鼠标轻轻一点,孤独和寂寞就被整块地播种下去了。于是,快乐“种菜”、开心“偷菜”者横空出世,寂寞一党迅速蹿红,孤独和寂寞竟成了流行的时尚,“今天你种(偷)菜了吗?”也成了新的问候语。
有人指出,私家汽车是孤独的制造者。那么,网络的发明和网络游戏的涌现更是在无意间完善了现代人孤独而寂寞的生活方式。虽然我们知道网络本是一个虚拟的时空,这里并没有真正的田园牧歌,但是在某一天,你被好友邀请,或者误打误撞,在网络里找到了现实中寻觅了很久而依然不得的“菜园”、“农场”和“房子”乃至缠绕、诗意装饰的“栅栏”,你还会拒绝成为一个孤独和寂寞的“ 种菜人”和“偷菜人”吗?套用川端康成的一句话:“如果说,一片虚拟的田园很美,很让人开心,那么我们有时就会不由自主地自语道:要活下去!”
~+~+~+~+~+~+~+~+~+~+~+~+~+~+~+~
瑞典研究称:忍气吞声伤心脏 男性尤受其害
面对职场上种种不公正待遇,不少人敢怒不敢言,因此选择“忍”来逃避。
瑞典心理学家在英国《流行病和公共卫生杂志》(Journal of Epidemiology and Community Health,JECN)网站发表研究报告称,男性长时间压抑愤怒情绪会大幅增加罹患心脏病几率。
忍气伤心
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压力研究所心理学家康斯坦策·莱内韦伯带领研究小组,在1992年至1995年间从20家专业医疗机构筛选出2755名男性,展开跟踪调查。
研究人员用问卷形式询问受访者在工作中遇到上司或同事不公正待遇后的反应:针锋相对、默默忍受、径自走开还是等回家后大发脾气。
所有受访者在调查开始时均无心脏疾病。截至2003年底,受访者中47人患上心脏病或因心脏病去世。
英国广播公司(BBC)11月24日报道,研究人员发现,经常选择“默默忍受”或“径自走开”的人与直面不公待遇、选择“针锋相对”的人相比,心脏病发病率高出一倍;但选择“回家后发脾气”的人心脏病发病率没有升高。
科学解释
研究人员认为,心中怨气如果不及时宣泄出来,会导致身体紧张,进而引发血压上升,最终对心血管系统造成危害。
他们的研究与去年发表在《职业与环境医学》(Occupational and Environmental Medicine)杂志的一篇文章结论类似。那篇文章指出,上司的专横或无能会增加下属心脏病发病率和死亡率。
莱内韦伯说:“我认为男性不善于处理冲突。问题不在于他们想什么,而在于他们本能反应是什么。”
英国心脏病基金会高级护士朱迪·奥沙利文说:“压力本身对心脏和血液循环系统并不产生威胁,但一些人对压力的反应,比如吸烟或反应过激,会增加患病风险。”
奥沙利文说:“我们发现压力的形式多种多样,但重要的是要找到积极应对工作和家庭压力的方法。”
男女有别
研究人员同时还对约2500名女性进行了类似调查,结果发现女性心脏病发病率过低,因此难以分析。
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健康生活计划”项目主任布鲁斯·拉宾指出,女性一般而言比男性更善于适应高压环境。
“社会交际和与人沟通非常重要,”拉宾说,“如果你把所有事情都闷在心里,那么体内的应激激素水平会升高。女性比男性更善于交际,而男性则更倾向于独来独往。”
虽然研究结果显示压抑愤怒不利于健康,但莱内韦伯提醒人们,这决不意味着鼓励大家在工作中随意发火。“大喊大叫之类的做法也不合适,”她说。
研究并未说明究竟应该如何处理工作中的压力。拉宾说,由于每个人工作和家庭环境不同,所以难以找出一种放之四海皆准的“万能解压法”。
~+~+~+~+~+~+~+~+~+~+~+~+~+~+~+~
英国6岁男孩患怪病常忘记呼吸
据重庆晚报报道,呼吸换气对普通人来说是最自然不过的事,然而英国南威尔士加的夫市6岁男孩萨姆却常常“忘记”呼吸―――由于患有一种罕见的疾病“中枢换气不足综合征”,导致萨姆的中枢神经无法“提醒”他的身体缺氧需要呼吸!
可怕的是,每当萨姆大笑或者睡觉时,他都会因为“忘记”呼吸而陷入窒息状态,而他随时都可能由于缺氧而导致脑部受损,甚至死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