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要为自己积攒财宝在地上
(一)耶稣为什么说不要“积攒财宝在地上”
我们每个人都很希望积攒财宝。谁都想在自己的日用需要以外还能再积攒点余额,我们更幻想着在尽情的花费后还有大把的钞票存在银行里。没有丰厚经济收入的人会想积少成多,滴水成河;那些日进斗金的人更是想自己的财富更上一层楼。基本上人是贪心,有了还要多,多了还要更多;但归根结底大部分人热衷理财和增值乃至保值乃是因为觉得拥有财富就拥有安全感,拥有愈多的财富,安全感就愈大。缺乏财富,多数人会没有安全感。安全感是我们的基本需求,主耶稣知道也看重我们的基本需要,他还要为我们提供更可靠的安全感。
从马太福音六章19~20节来看,主耶稣不仅不反对我们积攒钱财,而且鼓励我们积攒钱财,但要我们放在安全的地方。主行了以五饼二鱼使五千人吃饱的神迹后,吩咐人把剩下的零碎收拾起来。祂说:“免得有蹧踏的!(约6:12)十二篮子的零碎在行神迹的造物主看来,也是宝贵的。主凡事以身作则,作好榜样。圣经说:“智慧人家中积蓄宝物膏油。”(箴21:20)“父母该为儿女积财。”(林后12:14)所以积蓄钱财是合乎圣经的教训。
吝啬和浪费都不值得推崇,但节俭是一种美德和智慧。节俭的四大原则:赚所能赚的;购买所需要的;节省所当省的,和投资在认为正当的事业中。节俭是为将来的大需要,牺牲现在的奢侈。用钱,除了正常开支外,还必须略有积蓄,以备不时之需。古语说:“积谷防饥”。世上的钱财是属乎上帝,我们不过是管家,既是管家就当好好地保管和使用它。
(二)地上不是理想的仓库
金融海啸暴发后,大家都在问:到底世界的金融体系出了什么问题?英国女王致信国内最杰出的经济学家和投资分析师,“金融危机到底怎么回事?”因为金融危机使得英国王室的财产缩水不少。结果那些专家们联名上书回复说:“尊敬的陛下,我们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平时人们都确信银行、保险公司是最可靠的商业机构,我们根本不会想到连那些规模宏大、历史悠久的银行,也在一瞬间纷纷倒闭,那些将一生的积蓄投资在公认为最稳妥的银行或金融公司的人,一夜之间,拥有的钱财便化为烟雾,消失得无影无踪。正如启示录18章所记载的“大巴比伦城”的倾倒一样。人们开始对世界的金融体系失去信心。主耶稣为何劝告我们“不要积攒财宝在地上”呢?原因正是这个世界不安全,积攒财宝在地上没有保障。因为在世上有虫子咬,同时还有贼挖窟窿来偷,使到你的财宝损坏或损失。
二十个世界大国的首脑,前不久集聚在美国华盛顿开会,想要改革当前已经溃不成军的金融体系,拟出一套新的金融体系,好挽回人们的信心,以免重蹈覆辙。但对于我们基督徒来说,主耶稣在两千年前对我们的劝告,还是最真实可靠的,那就是:这个世界是不安全,不可靠的。
主耶稣说存在地上不太安全,因为“地上有虫子咬,能锈坏,也有贼挖窟窿来偷”。当时犹太人已有私人银行,但大部份犹太人不喜欢把钱放银行里,他们和中国人一样,喜欢埋在地里。财宝除了金、银以外,还有布匹、衣服等有价值的东西;可是将财宝埋在地里,会有虫咬,会锈坏,更严重的是有贼会去偷。
现在的世代我们把钱财存在银行里,会不会还有虫子咬呢?现在我们发现金钱是会贬值的,我们现在有一百万存入银行,过几天就不一定还是那么多了。物价涨了,币值跌了。或许我们把金钱变换成为黄金、外币、房地产、股票的呢,那么还会锈坏吗?我们只知道现在什么都在跌,很多人顷刻之间变得一无所有,许多人从高处跌下一命呜呼。更为严重的是,不诚实的政府,狡猾的金融家,没有信誉的金融机构,在他们的神秘操作下我们的钱财很有可能不翼而飞。
(三)真正的安全感来自于上帝
或许有人说,我存钱不是为了欲望、也不是贪心,我积财宝是为了防意外、防老、防将来不时之需。我们将安全感建立在金钱上、物质上,但主耶稣却叫我们不要看这些,要我们把安全感建立在祂身上。
主耶稣要我们看那天上的飞鸟,想那野地里的百合花。上帝如果能养活飞鸟,一定能养活我们;上帝如果能让花穿得那么美丽,一定能让我们的身体得到足够的恩典。我们常不想上帝的眷顾,只想自己的努力;不想上帝的恩典,只想自己的思虑。我们往往认为靠自己的努力就能给自己的将来带来可靠的保障,其实人是软弱的,我们对自己的生命和未来根本没有一点的把握。我们或许以为可以通过广泛的交际建立实惠的关系网,但又有谁能保证人的感情和忠诚。我们是倚靠自己的努力,还是应倚靠那用手托住万有的上帝呢?真正的安全感真的不在财富,也不在身体的健康,那都只是表象,真正的安全感要建立在身上帝上。
(四)今天我们的财宝在哪里?我们的心在哪里?
以上提到主耶稣劝告我们不要积攒财宝在地上,只要积攒财宝在天上;主要我们这样做的目的,是要我们避免遭受损失。这不单是财物上的损失,而是整个人生的损失。当我们专注于积攒地上的财宝,当我们所命系是财宝遭遇风暴时,我们的生命也会遭受灭顶之灾。因为我们的“财宝在哪里,心也在哪里”。
在圣经里“心”(原文kardia)代表我们的心思、意念、思想、知识、感情、意志、判断、意愿、心志等等。主耶稣的意思是告诉我们,你以什么作为你的财宝(即你所看为宝贵的东西),你将它摆在哪里,你的心思、意念、感情、意愿等都会受影响。你会常常想它,你会爱它、追求它、关心它,最终为它而活。
许多基督徒爱世界并世界上的事,因此对于主、对于属灵的事就提不起兴趣。因此约翰一书2章15节劝告我们“不要爱世界和世界上的事”,因为“人若爱世界,爱父的心就不在他里面了”。另一方面,歌罗西书3章2-4节则劝告我们要“思念上面的事,不要思念地上的事,因为…我们的生命与基督一同藏在神里面。基督是我们的生命,祂显现的时候,我们也要与祂一同显现在荣耀里”。既然我们的生命和荣耀的盼望都在上面,我们最终的归宿也在天上,我们理当常常以天上的事为念、为宝贵。
那热切追求属世冠冕的人群,就是那些贪爱世俗财宝,并且迷恋于属世的短暂美景的人。我看明,有一些自称跟随基督的人,极愿得到属世的财富,甚至使他们丧失了爱天国的心,并效法世人的作风,所以上帝也就把他们算作是属于这个世界的了。他们自称是寻求永生的冠冕——就是天上的财宝的;但他们的兴趣和主要的心机,乃是要获得属世的财富。那些把财宝存放在世上并爱慕金钱的人,不能爱耶稣。他们或许还要以为自己没有作错。然而,他们以守财奴的手紧握着自己的财富,却仍不能看出并觉察,自己爱钱财过于真理的事业或属天的财宝。
贪图属世的财宝会使我们的心眼变瞎,“你里头的光若黑暗了,那黑暗是何等大呢!”在这一等人的经验中,他们有一度没有珍视所赐与的亮光,所以这光就变成黑暗了。天使说:“你们不能爱慕并崇拜地上的财宝,而同时还拥有那真实的财富。”当那青年人来到耶稣面前向他说:“良善的夫子,我该作什么善事,才能得永生?”耶稣便给他一个选择的机会,或舍弃自己的财富而获得永生,或保守这些财富而丧失永生。结果他看自己的财富,比天上的珍宝更可贵。他必须放弃自己的财富,把它分给穷人,以便作基督的门徒并承受永生——这个条件使他心灰意冷,于是他就忧忧愁愁地走了。
如果那注意及贪爱这世界的心志管住了我们,我们对于那超乎一切而值得我们注意的天上之事物,就不能赏识了。爱世界的心会排斥掉我们爱上帝的心,并使我们最高的心意屈服于属世的思念。这样,在我们的情意诚心中,上帝就不能有高的地位,象世界之事物所据的高位一样了。我们的行为会表现出世俗的财宝已在我们的情意中占了何等的地位。人若焦心苦虑,尽力操劳,醉心于世俗的财利,同时也会把永生之思念,沦为其次了。
(五)为自己积存财宝在天上——永不倒闭的银行
对于没有基督信仰的人来说,不要积攒财宝在地上那他们还能做什么呢?他们没有更好的目标,虽然明知这世界不可靠,不安全,没有保障,但他们毫无选择只能仍然拼命积攒,只不过一切尽是徒然虚空。然而,作为基督徒,我们却不是这样。主耶稣给我们一个明智的选择,劝我们“只要积攒财宝在天上”。如上所说,这也可作“只要积攒属天的财宝”,原因很明显,因为天上极其可靠,十分安全,有绝对的保障,没有虫子咬,也没有贼挖窟窿来偷。同时天上的财宝不会锈坏,不会变质,可以永远常存。
或许大家想知道,到底我们怎样才能积攒财宝在天上。积攒财宝在天上,就是将我们的财宝使用甚至投资在属天、属灵、有永恒价值的事物上;或全心全意投身于属灵、属天的事业上。因为这些属天的事业是永不败坏,有永恒的价值。讲得明显些,就是追求属灵生命的丰盛,尽心、尽性、尽意、尽力地事奉主,做主的工,奉献我们的物资、钱财、恩赐、才干、时间,全然为主用,使到我们的人生,好像圣经所说的:“这样,必叫你们丰丰富富地得以进入我们耶稣基督永远的国。”(彼后1:11)
论到积财,主从两方面来看:“不要为自己积攒财宝在地上…只要积攒财宝在天上”(太6:19-20)。我们要注意“不要”和“只要”。主教训我们不可为自己积财,将全部心思用在地上的钱财上,而忽略了积财于天。因为地上的财宝是暂时、无定、不能永存的。我们应当将我们的钱财分别为圣,就是使用地上的财宝,为着爱上帝及爱人而好好地保管积蓄和善用它。将地上暂时有用的钱财,投入天国的银行里。
富兰克林说:“钱财并不属于拥有它的人,而只属于享用它的人。”对于钱财最要注意的事,乃是如何处置它。我们善于赚钱也应善于用钱。除了食、衣、住、行、生活、医疗、社交、教育、娱乐及奉献等正常开支外,也要使用钱财叫多人得福,运用它来帮助需要的人,支持圣工,传福音,及各种慈惠的工作,荣耀父神。
瑞士有一盲女,一天,带着二十七元美金交给她的牧师为海外传道奉献。牧师对她说:“妳眼盲又家贫,所捐的钱太多了,留着一点自己用罢。”眼盲的姊妹说:“我夜间作工不需点灯,将节省的燃料费储蓄下来献给主,来感谢祂帮助我天天有精神赚钱养生,这是主的钱,我不敢留下自己用。”
(六)做钱财的好管家
一个英国财主在他自己的墓碑上刻了如下的话:“凡我所得的财宝,都失去了,但我所舍去的财宝却永远得着。”这说明他对财富的性质及其用途价值有了正确的认识。
在英国某城有一教会正推动主日学工作,牧师将计划做好,召集一次全体执事会议。开会时,全体执事静默坐着。那计划虽好,可是要用经费一千镑,数目真不少。其中有一位执事起来说:“各位,推动主日学工作是好的,计划也好,可是从那里可筹得这一千镑?”两个月后,这位执事突然死了,他遗下现款八千九百镑。他的身体离开世界,可惜,他不能将他所有的一分一毛带走。
韦夏迪是个小女孩,很渴望要进教会的主日学上课,可惜教室已没有空位,因为那地方太小,人数太多了。过了数月,她患病,不久去世。在清理她的遗物时,发现在她枕下有一个钱袋,里面有五角七分,和一张小纸条,写着以下几个字:“帮助建更大的礼拜堂,可以容纳更多的主日学学生。”该堂牧师就把夏迪的事,和她的遗款告诉会众,当地报纸也竞登此项消息,许多信徒深受感动,遂集资建更大的礼拜堂。今日在美国费城有所大的浸信会堂,容纳许多主日学生,就是夏迪小妹妹储蓄的奉献所引发的善果。同是为主日学的扩展事工,但一个有钱的执事为自己积财于地,一个没钱的小女孩却舍己,积财于天,结果就完全不同了。
我们必须学习以智慧赚钱,以聪明用钱,以善法积钱和以诚实捐钱。盼望我们都学得好,活出上帝管家的榜样──又良善又忠心的仆人,蒙主称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