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向约会暴力说拜拜
年轻人越来越早熟,在求学时期谈情说爱并不稀奇,但随之而来的“约会暴力”(Dating Violence),将让恋情蒙上阴影。
四名女大学生在情人节之前,与志愿团体合作,举办本地首个“防止约会暴力周”,要年轻恋人“选择相爱,拒绝伤害”。
18岁的理工学院生玛丽(假名)有过一段不堪回首的恋情。两年前,她在工作场合认识一名年长他两岁的男孩,两人不久后相爱。好景不长,男孩一回喝醉酒,两人大吵起来,结果猛掴了玛丽一巴掌。
玛丽回忆说:“他过后非常懊悔,不断道歉,我以为他只是喝醉了才会如此,因此原谅了他。”
没想到,男友还是一而再地动粗,最严重的一次还连打玛丽几巴掌,导致她眼角血流如注。此外,男友还禁止她与其他男性朋友会面,对她的自由诸多限制。
去年10月,玛丽在朋友的劝说后,终于鼓起勇气,与男友分手。“现在看到有人举起手臂,心底就生起了一阵莫名恐惧。我不知道往后的恋情,能否摆脱这个阴影。”
约会暴力有上升趋势
其实,与玛丽处境相似的青少年似乎并不少。去年,源自美国的调查显示,在当地受访的超过900名17至22岁的青少年当中,几乎一半曾经是约会暴力的受害者。2001年一个针对279名本地大学生的调查也显示,几乎每五名受访者当中,就有超过一人曾经在约会时,对伴侣进行肢体伤害。
本地的PAVe防止家庭暴力中心受访时透露,2002年处理两起有关约会暴力的案例,但去年则上升到九起。PAVe资深社工林琼瑶说,中心设立以来,一向把重点放在家庭暴力,但约会暴力近年来似乎成为另一种明显的暴力形式。
她说:“我们在接受辅导的家庭暴力案例身上发现,许多暴力行为早在他们结婚前、约会时,就已经出现。因此,接下来我们会在十多岁到二十多岁年轻人的宣导工作方面,加重力度。”
现在,PAVe和四名南大女生合作,首次展开“防止约会暴力周”(Dating Violence Awareness Week),在情人节来临之前,提高年轻国人对约会暴力的意识和认知。
学生自制海报,宣传本地首个“防止约会暴力周”。
林琼瑶说,很多人对约会暴力存有误解,以为拳打脚踢才算暴力,其实肢伤害只是其中一环,其他还包括心理伤害、性伤害、感情伤害等。也有人在充斥家庭暴力的家庭长大,自小耳濡目染,长大后出现相同行为时,不觉得有任何不妥。
“约会暴力如果不受控制,很可能在结婚生子后延续,导致离婚或甚至更严重的后果。但我们的经验证明,如果双方及早受到辅导,感情还是能够维持下去。”
她引述一个现实例子说,男方约会时对女生拳打脚踢,但两人接受辅导破镜重圆,最终结婚组织家庭,过着美满生活。“重点是,进行伤害的一方必须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而受害者明白自己有向专人求救的选择。”
林琼瑶强调,无论是受害者或加害者,向PAVe寻求协助的情侣,身份都会保密,确保他们在拥有隐私的情况下接受辅导。
以约会暴力为主题 因为朋友是受害者
四名来自南大黄金辉传播与信息学院的四年级生,把“约会暴力周”当成毕业作业,她们一手策划活动,并以“选择相爱,拒绝伤害”(Choose Love Not Abuse)作为主题,教导青少年向约会暴力说“不!”
从本星期六开始的“防止约会暴力周”中,辅导员将到南大、维初、新加坡女子收容所等地方举办“防止约会暴力”讲座,也会在国大和南大校园内,设立约会暴力的咨询展区。
四名23岁的女生黄雪静、李佳敏、吕芝仪和廖心菱,在去年10月就开始展开筹备工作。她们印制海报、纪念品,寻找场地,并设立教育网站,还摄制一部广告短片,通过网站和MTV频道播映。
教育年轻人不要默默忍受
李佳敏说,以“约会暴力”作为毕业作业题材,主要原因是身边许多朋友对这方面的概念模糊。黄雪静附和说,其实,身边好些朋友都是约会暴力的受害者,但他们大多默默忍受。
“他们都觉得这是私事,羞于启齿也不敢启齿,只敢对亲密朋友透露。另一方面,受害者也误以为求助无门。主办这个活动的目的,就是教育年轻人,不要再默默忍受约会暴力,本地有专业的求救和辅导途径。”
李佳敏说,策划活动遇到最困难的问题,是在经济不景的大环境下寻找经费。女生们向300多家政府、商业和慈善机构伸出触角,最终找到六家机构答应提供协助。
廖心菱说:“有些商家虽然无法出钱,但却挪出店铺空间,让我们摆放海报和纪念品。在过程中,不但学会了和商家和政府机构打交道,最重要是让青少年明了,在真爱中容不下暴力。”
曾经饱受约会暴力折磨的玛丽也认为,这个活动将让错以为求助无门的受害者重燃希望。
“我曾经因为担心事情会闹大,而选择一声不吭默默忍受,但这并不能解决问题。这个活动的好处是让受害者知道,如果遭遇约会暴力问题,还是有辅导专家、朋友,能把你从绝望边界拉回来。”
约会暴力有什么迹象?
感情伤害:
*惧怕你的伴侣
*伴侣公然用语言羞辱你
心理伤害:
*伴侣威胁对你采取暴力
*你如果要求分手,伴侣威胁自尽
性伤害:
*被强迫与伴侣进行性行为
*每次约会时,伴侣只注重自己的需要
肢体伤害:
*伴侣对你拳打脚踢
*伴侣刻意对你造成任何程度的伤害
控制行为:
*没有征得伴侣同意,无法与朋友或家人见面
*伴侣疑神疑鬼,坚持时时刻刻知道你的行踪和活动。
如何摆脱约会暴力?
*向家人或密友倾诉,向辅导员求助
*不要在隐蔽的地方与伴侣约会
*时时记住:你能够选择分手,摆脱暴力行径
更多活动与寻求援助的详情,可上网:www.chooselovenotabuse.com
~+~+~+~+~+~+~+~+~+~+~+~+~+~+~+~
研究发现女性月经前期更易做噩梦 且更容易记住
做噩梦是几乎每个人都有过的体验。英国科学家研究发现,与男性相比,女性更容易受到噩梦困扰。
频率高
英国《每日电讯报》20日报道,西英格兰大学研究人员用5年时间跟踪调查193名志愿者,其中包括100名女性和93名男性,要求这些人记录下自己所做的梦 。
调查结果显示,19%的男性表示近期做过噩梦,而有过这一经历的女性比例高达30%。
参与这一调查的西英格兰大学心理学讲师珍妮弗·帕克说,这是世界上首个针对男性与女性“噩梦差异”的研究。她说:“从结果来看,男性与女性在做噩梦频率上有明显差异——女性做噩梦更多,并且女性对噩梦的感觉更为强烈。”
帕克分析说,女性更易把日常焦虑等情绪带入睡梦中,“我认为女性的梦是她们与现实对抗的一种潜意识”,与男性相比,她们更难关闭焦虑的“开关”。
内容像
帕克说,跟踪调查结果显示,噩梦基本上可以分为3种:被追赶或生命受到威胁、失去所爱的人或东西、置身于一个完全陌生环境。
“有趣的现象是,如果阅读有关噩梦内容的调查报告,你会发现女性与男性所做噩梦的内容基本相同,”她说,“只不过女性更经常做噩梦。……她们不愉快梦境的数量比男性多,而且梦中有更多悲惨、自我否定和失败的‘遭遇’。”
之前曾有调查指出,女性更易梦到家人和房间里发生的事情,她们的梦境不像男性的梦那样有攻击性。此外,女性更容易做失去亲人或丢东西的噩梦,这种噩梦出现的频率要比令人恐惧的噩梦多,甚至让很多女性哭着从梦中醒来。
帕克说,研究还发现,女性在月经前较容易做噩梦或内容比较“激烈”的梦,而且更容易记住这些梦。
~+~+~+~+~+~+~+~+~+~+~+~+~+~+~+~
研究发现:深度睡眠时间长短会影响记忆力
新华网布鲁塞尔1月23日电阿姆斯特丹消息:荷兰研究人员发现,人的记忆力会受到深度睡眠时间长短的影响。如果没有沉睡期或者沉睡期过短,人对此前学习内容的记忆会比正常睡眠时差得多。
荷兰神经科学研究所的伊斯布兰德·范德韦夫及同事在《自然神经学》杂志发表报告说,这是由于脑内海马体结构的活动过少,而海马体结构承担着强化记忆的功能,即把信息从短期记忆转变成长期记忆。
不过,研究人员还无法说明海马体结构为什么会在缺乏沉睡时有这种反应。
范德韦夫和同事挑选了13名年龄在52岁至68岁之间身体健康的女性作为研究对象,让她们在睡前看一些图片,并对其中一半人的睡眠进行监测。当脑电波显示已进入沉睡时则发出一声轻微的嘀声,音量的大小足以对沉睡者造成干扰,但又不能将其吵醒。
第二天,接受测试者会继续看一些图片,并指出其中是否有昨天看过的图片。在学习和回忆的过程中,研究人员会记录测试者的大脑活跃程度。结果显示,虽然两组测试者睡了同样长的间,但缺乏沉睡显然对记忆力造成了影响 。
~+~+~+~+~+~+~+~+~+~+~+~+~+~+~+~
中国首位通过雅思考试的盲人学生
他是中国首位通过雅思考试的盲人学生,在为他单独准备的考场上,经过7个小时的雅思考试,他换来了澳大利亚通行证,他叫陈鹏。现在,他已经从澳大利亚南岸学院顺利毕业拿到了推拿的执照,并且在该国的同行业协会注册,成为了一名注册治疗师。
在1月11日2009年度首届“艾迪留学之星”上,通过陈鹏的妈妈了解到他的奋斗历程,他说:“不管梦想有多大,只要肯努力,终有一天,梦想会成真。”正是有这种信念的坚持,他才一步步走到今天。
陈鹏的视觉记忆停留在13岁之前,一次体育课上的意外事故,夺去了他的眼睛,从此成为了一个盲人。
1998年,陈鹏考入了青岛盲校就读高中,开始了自己一个人在外地的求学生涯。次年,陈鹏被推荐并选派到加拿大参加加拿大国际盲人电脑科技夏令营。从此,除了日常的学业,他开始自学英文。听英文广播、英文录音带成为了每天必要的功课。经常躲在没人的地方自己跟自己说英语来锻炼口语,每次有外国人参观学校的时候是他最开心的时候,因为有机会来锻炼自己的口语。
大学的最后一年,陈鹏在网上了解到了失明人也可以报名参加雅思考试这一个好消息,这仿佛是在他追寻的道路上点亮了一盏明灯。2004年的一天,陈鹏来到了英国大使馆,参加了在这里专门为他单独准备的一次雅思考试。7小时的考试如同一次炼狱。毕竟,用手指摸索那厚厚的几十页密密麻麻的盲文几个小时并费尽心机思考和判断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几周后,陈鹏拿到了成绩,5.5的总分。于是他决定出国留学。
~+~+~+~+~+~+~+~+~+~+~+~+~+~+~+~
记忆药片”即将上市 由英美公司研制,可治疗记忆力减退
考前狂背复习资料和记住重要纪念日或许不再是难事,一种据称有助提高记忆力的药片有望数年内在药店销售。
英国《星期日电讯报》18日报道,英国阿斯特拉—捷利康公司和美国塔加赛普公司研制的“记忆药片”,可用于治疗与年龄相关的记忆力减退症状。这种药原本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氏症,配方更温和时,则可供健康人日常服用。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前成员、神经科医生史蒂文·费里斯说:“我认为这种药可能获得批准,前提是证明它安全有效。这将是个巨大的市场。”
有证据显示,英国一些健康人正服用药品提神。一些学生服用用于治疗嗜眠病的药品帮助熬夜,还有人服用治疗注意力不集中的药品以集中精力。
英国剑桥大学神经心理学教授芭芭拉·萨哈基安说:“很难判断这一人群的数量,但可以确定,这种趋势正在增强。事实上,我们并不总是精力充沛。许多人熬夜照顾孩子或旅行后,都愿意喝点东西提神。喝红牛没什么大不了,吃药提高记忆力道理也一样。”目前,全球至少有60家公司致力于“记忆药片”的研究工作。
小生物揭开记忆奥秘
据悉,诺贝尔奖获得者艾里克·坎德尔教授和他的同事们通过对一种不起眼的海底小生物的研究,揭开了人类记忆的奥秘,从而使“记忆药片”的研制工作取得重大突破。
这种紫色皮肤的小生物叫做海蛞蝓,长约2厘米,是一种极不起眼的海底生物。可是,在那些期望研制出“记忆药片”的科学家眼里,它无疑是地球上“最美丽”的生物。海蛞蝓的大脑构造惊人的简单,仅包括几千个特大型神经细胞,可它的记忆细胞却和人类的记忆细胞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因而,科学家能利用它的神经系统来研究人类记忆力的秘密。
坎德尔教授和他的助手通过研究发现,海蛞蝓的大脑内有一种特殊的蛋白质,该蛋白质的一系列活动组成了记忆的基础过程;而当这些蛋白质在大脑内进行自我复制的时候,就会产生增强记忆力的效果。按照这个线索,坎德尔在人类大脑中也发现了相同功能的蛋白质,它同样会对人体产生益处,那就是形成人类的持久记忆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