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可能说了很多话,也可能只是听别人说话。。。
今天你可能做了很多事,可是想做的不是这些事。。。
到了夜晚,你还想听什么,做什么?
CVC中文广播电台,星期一到五,晚上八点到十点,聆听夜语
于玲听你说说话、聊心事。。。

2009年4月20日

星期一 - 心情小故事

~+~+~+~+~+~+~+~+~+~+~+~+~+~+~+~
不要在必败的领域里和人竞争

公安局新进了一批警察,单位对他们进行业务培训。培训期间,学员们组织了一个篮球队。政治部领导下班后,常来看他们打篮球。教官们便悄悄地告诉他们,要在球场上好好表现自己,政治部对他们每个人的印象,将会决定他们集训后的岗位分配。

年轻的小伙子们明白,他们职业生涯中第一次竞争已经无声地开始了。于是在认真受训之余,他们都在球场上拼命地表现自己。每个人都希望通过自己出色的技术动作,奋力拼搏的打球精神引起领导的注意。

当别人在篮球架下越战越勇时,他们中有一个学员却越来越灰心,他是全班个子最小的,而且从小就对篮球不太感兴趣。在队友们高大灵活的身躯下,他只能当配角。每次他被别人的假动作迷惑,扑空后,观众席里就会传出阵阵笑声。有一次,他分明看到领导站在边上,边看边摇头。

他不想当别人的笑料,下决心苦练球技。每天,一有空闲,他就一个人抱着篮球在场子里练习。可他发现,如果没有兴趣只有压力,他是无论如何也打不好篮球的。比赛时他照样经常被人盖帽,带球时被人断球是家常便饭。他对自己感到失望了,他不敢相象自己刚一上班就成了领导和同事眼中的小角色。

有一天,懊恼的他无意间看了一本书,书上有句话深深震动了他:"不要把你的钱投在不熟悉的领域。" 他立刻在脑海中引申出另一句话:不要在必败的领域里和人竞争。他幡然醒悟了:我干吗非要支打篮球呢?我并不具备打好篮球的身体素质!更重要的是,我对打篮球不感兴趣。最后,他毅然退出了篮球队。等到别人再比赛时,他成了一个观众,与普通观众不同的是,他手里多了台照相机。

没过几天,一篇名为《新警察们的一天》的短文刊登在当地晚报上,还配有他们打篮球的照片,这篇文章立刻引起了学员们的关注,更引起了教官和政治部领导的注意。此后,这名学员接二连三地在报纸上发表了一系列作品。集训结束后,政治部主任直接把他调进了政治部宣传科,他的职业生涯不比那些打篮球的小伙子们差。

人生就是一场严肃的竞技,走弯路没有关系,关键在于大方向是否正确。坚强和毅力固然可敬,但只有在正确的方向下才会发挥作用,否则就会变成一种盲动。很多时候,人更需要的是分辨方向的智慧。不适合作官的,或许可以去作生意;不适合做生意的,或许可以去作学问;长得不漂亮的,可以不比相貌比性情……

聪明人懂得运用自己的优势,会把竞争引向自己擅长的领域,不思变通的人恰恰相反,他们往往十分卖力地把自己逼进死胡同。

~+~+~+~+~+~+~+~+~+~+~+~+~+~+~+~

星期一 - 心情测试

~+~+~+~+~+~+~+~+~+~+~+~+~+~+~+~
五根手指看个性

伸出你的右手,看看你的五根手指头,哪一根是你觉得最满意的呢?

A、选择大拇指

B、选择食指

C、选择中指

D、选择无名指

E、选择小指


解析:


选择 A :

你的个性过于心直口快,而且对自己过于自负不懂得谦虚。在团体中你也经常居于主动领导的角色,久而久之,便容易让人觉得你很刚愎自用,凡事都以自己为主,但他们其实几乎都是敢怒不敢言。建议,多听取大家的意见,用尊重的态度相对待,相信你的人气一定更上层楼。


选择 B :

你对朋友相当的好,甚至是两肋插刀也在所不惜的人物。只是有时你实在太敏感,甚至有点神经质,一点点的风吹草动或是朋友无形中的一句话,你都认为是在批评或在说你的不是,让你相当在意。放开心胸让朋友了解你,会拥有更多的好朋友喔!


选择 C :

其实你一直都是个很受欢迎的人。只是有时你的嘴巴太毒了,毒到让人家受不了甚至心生反感。偏偏你对于这样的状况又过于无所谓,不会主动沟通道歉。建议,其实幽默并不一定要亏人,虽然你动机只是想引人注意,换个不伤人的方式相信效果也会不错。


选择 D :

你很容易就跟陌生人打成一片,成为无所不谈的好朋友。只是随着双方彼此越来越熟悉,你也会越来越失去分际,分不清该有的界线,常常去打扰对方,让对方觉得你越来越烦人。改善方式就是彼此开诚布公,好好做个沟通吧。


选择 E :

你不应该是人缘不好,只是朋友太少。其实这跟你的个性有很大的关系。你交朋友的态度比较随缘也比较不积极,脸上又常常是一号表情,遇到问题也不喜欢解释,无形中自然朋友多不起来。

~+~+~+~+~+~+~+~+~+~+~+~+~+~+~+~

星期一 - 心情好新闻

~+~+~+~+~+~+~+~+~+~+~+~+~+~+~+~
英86岁老太用拐杖制服年轻小偷 将其打哭

上周五晚上,格维尼丝准备上床睡觉时,突然听到厨房中传来一声异响,格维尼丝怀疑家中来了小偷,立即拄着拐杖前往厨房进行查看。结果她刚打开厨房门,就看到一名身强力壮的陌生男子站在她家的厨房中,他显然是从后门闯进屋中的。

格维尼丝回忆说:“我听到厨房中有一声异响,于是我前去进行查看,结果我看到一名男子站在我面前。他看到我后一点也不惊慌,他显然认为我这样的老人压根不会对他形成威胁,但我手中有一根金属拐杖,它立即变成了非常有用的武器。我立马挥动拐杖朝他身上打去,我朝他的后背连打了4拐杖,他痛得将腰弯在了厨房案板上。”

小偷被打得哭了起来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名身材壮实的年轻小偷竟被86岁的格维尼丝打得哭泣了起来。格维尼丝命令小偷说:“我要打电话报警,你最好坐在凳子上不要乱动,否则我的拐杖还将打在你身上。”

接着,格维尼丝拨打报警电话,用“小菜一碟”般的语气说:“我逮住了一名小偷。”当格维尼丝制服小偷后,她一直手持拐杖站在旁边进行监视,一直等到警方赶到现场。事实上,格维尼丝不仅是一名已经寡居20年的8旬老人,她最近还遭遇过肋骨摔断、臀骨骨折等伤势和两次肺炎的折磨,当时刚刚从这些伤势中恢复过来。

警察赶到差点笑出来

当地警方接警后赶到了格维尼丝的家,将乖乖坐在厨房凳子上不敢乱动的小偷逮捕归案。据当地警官称,当他们来到格维尼丝的家,看到一名86岁老太竟然制服了一名年轻力壮的小偷时,好不容易才忍住没笑出来。一名警官担心格维尼丝在和小偷“搏斗”时是否身体受了伤,他一遍遍地问格维尼丝有没有受伤。格维尼丝回忆说:“我立即对他们说:‘你们问错了对象!’”言下之意,警方显然应该问问小偷有没有受伤。

格维尼丝54岁的侄子詹金斯说:“当我赶到现场时,她的神情看起来就好像是一个严厉的女教师在惩罚一个顽皮的孩子一样。”

格维尼丝说:“我从不害怕任何事情,我从小和6个哥哥一起长大,小时候我经常戴上拳击手套,和他们比赛拳击。我总是能够照顾好我自己。”格维尼丝还称,她二战期间曾在军工厂工作过。

据悉,格维尼丝将有望获得一个反犯罪英雄奖章的提名。被格维尼丝制服的小偷是一名26岁的年轻男子,他已经受到入室行窃罪指控,16日在当地一家地方法庭受审。

~+~+~+~+~+~+~+~+~+~+~+~+~+~+~+~
垃圾换鸡蛋 环境变了样

“一袋垃圾能换一颗鸡蛋”,这样的事儿不知道您信不信,在阳泉市郊区的李家庄新村这样的事儿就确确实实天天都在发生。

每天早上随着音乐的响起,这辆工具车都会准时驶到阳泉郊区李家庄新村的居民楼下,居民们随即就会陆续拿着一袋袋垃圾走到车前,在送掉垃圾的同时,每位居民的手里除了换回一个可降解的垃圾袋之外还会多了一颗鸡蛋,村民们告诉记者,用鸡蛋换垃圾是李家庄村为改变老百姓的卫生习惯而出的新招。李家庄新村是在新农村建设中新建成的一个居民住宅小区,现有500多户人家,2000多口人。虽然小区内设有固定的垃圾倾倒点,但由于垃圾乱扔的现象时有发生,村委想出了一袋垃圾换一颗鸡蛋的点子。随着这个办法的实行,大家逐渐改变了以往的习惯,而许多人在处理垃圾的同时也不再拿鸡蛋了。

一颗鸡蛋,一袋垃圾,从经济的角度看这二者之间似乎根本不可能划上等号,但是他们的价值就在于用群众所乐于接受的方式来引导他们,由被动到自觉的去维护自己身边的环境卫生,从社会以及环境的角度来看,这颗鸡蛋换得太值了。

这是山西台报道的。

~+~+~+~+~+~+~+~+~+~+~+~+~+~+~+~
考试过度进补易犯困 专家:多吃菌类食物可缓解

如今正是考生们备战的关键时期,很多家长每天忙着给孩子炖鱼、煮肉加强营养。其实,吃得太好反而让孩子更容易打不起精神。

北京天坛医院高压氧科主任薛连璧博士建议,备考学生以及用脑量大的办公室工作者,如果觉得老犯困,上课、上班哈欠不断,不如多吃点菌类食物。

吃猪、牛、羊肉,容易减慢大脑的供氧速度,因为人体在消化红肉时会产生使血液黏度增加的酸性物质,可让血液较慢地流向大脑从而减少供氧,让人老打哈欠、犯困等。

而多吃菌类食物,如香菇、平菇、茶树菇、口蘑等的干品和鲜品,因为属于碱性食物所以能减少血液黏稠度,从而有利于提高血流速度和输氧能力,而且还可提供一定量的蛋白质,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此外,备考期的学生应该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

现在新茶上市,专家建议考生也可以多喝些绿茶,因为绿茶是凉性的,能清热解毒,是特别适宜春夏季喝的碱性饮料,对于学习劳累引起的困乏无力效果不错。

不少家长为了改善孩子的学习环境,还会在室内放上绿色植物,对此薛连璧并不赞成。因为绿色植物一般白天产氧气,晚上则排出二氧化碳气体,所以会影响夜间室内的空气质量。而恰恰晚间睡眠是身体修复的重要时期,过多的二氧化碳气体可能影响睡眠质量。

其实保持室内通风才是改善空气质量的关键,薛连璧特别提醒备考的学生要经常去户外运动,改善血液循环。

如果发现备考的孩子出现严重的头晕、头痛、失眠多梦,或者是情绪上的异常,如容易烦躁、发怒,或者是低落沮丧等,可能与大脑长期缺氧有关,这时可以考虑去医院咨询是否有必要进行高压氧治疗。

~+~+~+~+~+~+~+~+~+~+~+~+~+~+~+~
科学家研究揭示人为何有指纹

北京时间4月16日消息,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报道,身体上的皱纹是由皮肤的弯曲和伸展所致,与绝大多数皱纹有所不同的是,指纹并不是反复运动的结果。我们每一个人出生时都带着一组指纹,但科学家至今仍不确定指纹到底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一种可能性是:指纹能够提高我们的触觉。在最近的一项研究中,法国科学家通过与橡胶状传感器制成的带凹槽的人造指纹有关的一系列实验,对这种想法进行了研究。实验中,科学家比较了人造指纹与一种类似皮肤的平滑材料的敏感度。结果发现,当滑过一个有些粗糙的表面时,人造指纹产生的振动强度是平滑材料的100倍。

这些来自巴黎高等师范学院的研究人员解释说,增强的振动赋予我们更高的触觉,尤其在检查纹理的时候。当手指划过质地粗糙的表面时,指纹能够以一个最佳频率增强振动,进而刺激帕西尼体。帕西尼体是皮肤的神经末梢,用于探测纹理。也就是说,纹理信息允许我们通过触摸辨别物体。根据巴黎研究人员的实验发现,不仅神经系统在触觉估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身体特征也同样能够在感知时提高估计能力。我们可以将前者理解为“软件”,后者理解为“硬件”。

然而,这项研究并没有解释为什么所有人的指纹都是独一无二的,以及为什么我们的指纹呈椭圆形漩涡状排列。科学家表示,这种环型设计可能确保一些脊线始终以垂直姿势划过物体表面,不管指尖朝哪个方向移动。根据研究人员的预测,这项研究发现可用于加强假手的触觉反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