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失业男为自己盖了一座爱斯基摩冰屋
美国东部近来遭暴风雪侵袭,积雪盈尺,一名住在俄亥俄州的失业年轻男子,利用积雪,为自己盖了一座有四个房间的爱斯基摩式的冰屋,并装设了有线电视及环场音效,作为娱乐室。
这名住在「克利夫兰」附近的25岁失业青年「葛瑞」表示,他必须找些事情来做,好让自己保持忙碌,他在清除自家车道及邻居四周的积雪时,累积了大量冰雪材料,于是他盖了一座有四个房间的冰屋,其中一间装置的有线电视及立体音效,他从车库拉出一条延长线,提供电源。他说,这样一来,他就可以与朋友在冰屋内观看美式超级杯足球比赛。而且在冰屋内,啤酒永远清凉有劲。
「葛瑞」说,他已失业一年,但借着这栋冰屋展现出他的行动力,如果有人要雇请勤奋的工人,他是最佳人选。
~+~+~+~+~+~+~+~+~+~+~+~+~+~+~+~
变形金刚公寓 不到10坪24种变化!
在寸土寸金的香港,许多人居住空间都相当小,为了充分运用狭小空间,香港一名设计师将一间面积不到10坪的老旧公寓改装,利用滑动式设计,变成可以拥有24种生活机能的空间配置,巧妙地化身成为「变形金刚公寓」。
电影《变形金刚》里,机器人变身跑车的特效镜头令人难忘,现在香港也出现一间变形金刚公寓──将一面CD墙拉开,就是一个橱柜,再拉开又出现一个浴缸,浴缸上面加张床垫,又变成客用床,香港设计师张智强将自己住了30年的狭小公寓,利用滑轮与轨道设计,挤进各种生活起居用的配置,张智强说,「在香港许多人在狭小空间中生活,是很常见的情形。」
电视墙推开,就是一个功能完备的厨房,床铺收起来,放下沙发就变成起居室,不到10坪的空间(32平方公尺,9.68坪),挤下24种生活机能配置,张智强表示,自己一家七口从小就挤在这间公寓,因此他对如何善用空间,有深刻的体验,他还出了一本书《32平方米房屋----30年的改造》(32 metre square apartment - a 30-year transformation)。
张智强说,「这对我来说是必要的,因为我学会如何利用狭小空间。」弹丸之地的香港,生活空间寸土寸金,许多人居住的地方,甚至只能用鸽子笼来形容,不过只要利用巧思设计,就可以让鸽子笼化身成为温暖舒适的家。
~+~+~+~+~+~+~+~+~+~+~+~+~+~+~+~
学会走路早,长大身体好
根据《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PLoS ONE)上一项对9,000名1966年生于芬兰的人的研究,在很小的时候就能在无人帮助的情况下站立行走的孩子进入青春期后,会比那些较慢达到相关“动作发展指标”的孩子更健壮。身体最早熟的婴儿──在六至八个月即可在无人帮助的情况下站立行走的婴儿与六个月后才能在无人帮助的情况下站立或行走的同龄人相比,在14岁时的体育课成绩高出1/3,每周参加更多的体育运动,并且参与的体育运动类型也更多。研究人员称,提早掌握动作技能与日后生活中较高的体育活动参与程度之间的联系可以反映出遗传差异和早期生物学因素(如饮食)的影响。
注意:研究人员称,这项研究是靠父母的叙述来确定婴儿何时达到这些动作发展指标的。如果足够多的父母有意或无意地回避说出发育滞后的情况,那么结果就会产生偏差。
~+~+~+~+~+~+~+~+~+~+~+~+~+~+~+~
美国洞人一族追求健康生活
在现代社会中过着旧石器时代的生活方式,这不是天方夜谭,而是一些崇尚自然、追求健康的美国人新近兴起的一股潮流。
午餐时间,如果你在纽约街头看到有西装革履的白领坐在长凳上啃生牛肉;或者晨练时候,在中央公园看到有人四肢着地在草地上跳跃,请不要惊讶,你可能碰上了新时代的“洞人一族”了。“洞人”Caveman是过去几年在美国一些大城市出现的新新人类,他们力图效仿旧石器时代祖先们的生活方式,目的是为了保持身体健康。
*严格遵循“旧石器时代饮食”*
26岁的约翰·迪朗(John Durant)是纽约市一家网络广告公司的研发部主管。3年前,他开始过起了“洞人”的生活,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遵循所谓的“旧石器时代饮食”,也叫“自然狩猎、自然采集饮食”。这种饮食方式效仿农业社会前古人们的饮食,即只吃肉类、海鲜、蔬菜、水果、蛋类、坚果,不吃任何糖类食品、加工食品及谷类食品。迪朗说,他奉行一条原则:只要这种食品是野生的,或者取自动物身上,它就具有可食性。在谈到自己为何选择这样的饮食方式时,迪朗说,“现代人的健康状况越来越糟糕,而反观那些遵循自然狩猎、自然采集饮食的旧石器时代人,他们的身体棒极了。因为他们吃的是野生食品,他们锻练的目的只是为了在野外求生存。从考古资料来看,旧石器时代人个子更高、牙齿更好、骨质更密、肌肉更多、骨头也更硬。”
Loren Cordain洛伦·科登尽力推广旧石器时代饮食
迪朗的这种观点在美国其实已经不新奇了。早在2002年,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健康与运动科学系教授洛伦·科登(Loren Cordain)就已经出版过一本名为《旧石器时代饮食The Paleo Diet》的畅销书。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科登教授谈到了为什么人们要回归旧石器时代的饮食习惯。他说,“基本的理念就是人类的基因自农业社会以来并没有多少改变,但是我们吃进去的食物却有了极大的变化,那些食物和我们的基因并不匹配,所以人类的健康就出了很多问题。”
科登教授还强调了旧石器时代饮食的另外一个重要特征是不喝牛奶、不吃奶制品。他说,“要吃奶制品,首先必须家养牲畜。而人类一直到大约1万年前才开始家养牲畜,所以奶制品一开始并不在人类的食谱上。”
*运动方面注重跑跳*
除了在饮食上要回归旧石器时代外,“洞人一族”在锻练身体方面也尽力向祖先靠拢。迪朗介绍说,旧石器时代的人并不是刻意去锻练身体的,他们或者要攀援去采摘野果,或者要奔跑以躲避野兽的追逐,或者要游过一条大河去狩猎;他们不像现代人一样,去健身房举重、跑步、游泳,纯粹是为了锻练而锻练。
“洞人一族”更注重的是跑和跳。迪朗自己最经常做的运动是在5分钟内尽可能快地奔跑,或者在跑步机上跑30分钟。《纽约时报》报导说,有的“洞人”会在寒冷的冬夜赤脚跑过曼哈顿,或者四肢着地在林间穿行,甚至在石间跳跃。
迪朗告诉记者说,他自己也参加了一个赤足跑步俱乐部,目前会员已经有100多人了。迪朗认为,“洞人一族”的生活方式之所以能在过去5年来逐渐被人们所喜爱并接受,最主要的原因是这种生活方式最贴近自然。由迪朗组织发起的一个名为“在纽约市像旧石器时代的人那样去吃”的组织目前已经吸引了155名会员。迪朗表示,通过身体力行旧石器时代人的生活方式,他的总体面貌和以前大不一样了。“人们看到我都会说,哇,你看上去既开心又健康,而且还信心十足。我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和以前的我相比,现在的我是一个全新的版本。”
迪朗表示,他当然不会放弃现代的生活,到丛林里去做一个野人,但是他会更多地亲近自然,比如最近他刚刚到墨西哥去参加了一个野外体能训练营。至于未来,迪朗希望能够在纽约开一家名为“史前”或者“野外”的餐厅。而在互联网上,他已经抢注了一个旨在推广旧石器时代生活方式的网站www.hunter-gatherer.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