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可能说了很多话,也可能只是听别人说话。。。
今天你可能做了很多事,可是想做的不是这些事。。。
到了夜晚,你还想听什么,做什么?
CVC中文广播电台,星期一到五,晚上八点到十点,聆听夜语
于玲听你说说话、聊心事。。。

2009年7月21日

星期二 - 心情小故事

~+~+~+~+~+~+~+~+~+~+~+~+~+~+~+~
火鸡和牛

一只火鸡和一头牛闲聊,火鸡说:“我希望能飞到树顶,可我没有勇气。”

牛说:“为什么不吃一点我的牛粪呢,他们很有营养。”

火鸡吃了一点牛粪,发现它确实给了它足够的力量飞到第一根树枝。

第二天,火鸡又吃了更多的牛粪,飞到第二根树枝。

两个星期后,火鸡骄傲的飞到了树顶,但不久,一个农夫看到了它,迅速的把它从树上射了下来。

~+~+~+~+~+~+~+~+~+~+~+~+~+~+~+~
超高难度的乐谱

一位音乐系的学生走进练习室。在钢琴上,摆着一份全新的乐谱。

“超高难度……”他翻着乐谱,喃喃自语,感觉自己对弹奏钢琴的信心似乎跌到谷底,消靡殆尽。已经三个月了!自从跟了这位新的教导教授之后,不知道,为什么教授要以这种方式整人。勉强打起精神。他开始用自己的十指奋战、奋战、奋战……琴音盖住了教室外面教授走来的脚步声。

指导教授是个极其有名的音乐大师。授课的第一天,他给自己的新学生一份乐谱。“试试看吧!”他说。乐谱的难度颇高,学生弹得生涩僵滞、错误百出。“还不成熟,回去好好练习!”教授在下课时,如此叮嘱学生。

学生练习了一个星期,第二周上课时正准备让教授验收,没想到教授又给他一份难度更高的乐谱,“试试看吧!”上星期的课教授也没提。学生再次挣扎于更高难度的技巧挑战。

第三周。更难的乐谱又出现了。两样的情形持续着,学生每次在课堂上都被一份新的乐谱所困忧,然后把它带回去练习,接着再回到课堂上,重新面临两倍难度的乐谱,却怎么样都追不上进度,一点也没有因为上周练习而有驾轻就熟的感觉,学生感到越来越不安、沮丧和气馁。教授走进练习室。学生再也忍不住了。他必须向钢琴大师提出这三个月来何以不断折磨自己的质疑。

教授没开口,他抽出最早的那份乐谱,交给了学生。“弹奏吧!”他以坚定的目光望着学生。

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连学生自己都惊讶万分,他居然可以将这首曲子弹奏得如此美妙、如此精湛!教授又让学生试了第二堂课的乐谱学生依然呈现出超高水准的表现……演奏结束后,学生怔怔地望着老师,说不出话来。

“如果,我任由你表现最擅长的部分,可能你还在练习最早的那分乐谱,就不会有现在这样的程度……”钢琴大师缓缓地说。

Sharpen the saw
人,往往习惯于表现自己所熟悉、所擅长的领域。但如果我们愿意回首,细细检视,将会恍然大悟:面对紧锣密鼓的工作挑战,难度渐升的工作压力,持续提升自我,不也就在不知不觉间养成了今日的诸般能力吗?

因为,人,确实有无限的潜力。

有了这层体悟与认识,会让我们更欣然乐意地面对未来更多的难题,不断磨练自己。

~+~+~+~+~+~+~+~+~+~+~+~+~+~+~+~

星期二 - 心情测试

~+~+~+~+~+~+~+~+~+~+~+~+~+~+~+~
从吃快餐看你未来的财运

假设你在快餐店点了以下4种食物,请问你会先吃(喝)哪一个?

A、汉堡

B、薯条

C、甜品

D、饮料


解析:


选择 A :

你做事计划性强,不愿意尝试高风险的投资活动,但是只要你努力工作, 将会有很不错的职业前景。


选择 B :

你这种类型的人思维活跃,具有很强的赚钱能力,但是要在生活中注意开 源节流。


选择 C :

你有很强的冒险精神,希望通过高风险的投资活动快速获取财富,如果时 机把握的好,你会在短时间内发一笔财。


选择 D :

你自制能力很强,不会轻易进行自己不熟悉的金钱交易,很注重资金安全 ,一夜暴富的可能性不大。

~+~+~+~+~+~+~+~+~+~+~+~+~+~+~+~

星期二 - 心情好新闻

~+~+~+~+~+~+~+~+~+~+~+~+~+~+~+~
6天坚持之后就会养成一种习惯

多久才能培养出好习惯?英国心理学家通过实验发现,大约经过66天坚持之后 ,人们就会做到“习惯成自然”,把好习惯转化成生活的一部分,不再需要刻意坚持。

习惯养成

为探寻人们将一种重复性行为变成习惯的时间,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教授简·沃德尔带领研究小组展开深入研究。研究报告发表在近期出版的《欧洲社会心理学杂志》(Europe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上。

研究人员认为,当人们不需要刻意思考和盘算,而是不带明确目的去做一件事时,习惯就已经养成。为此他们挑选96名志愿者进行了为期84天的实验。

实验对象在午餐时加吃水果、喝一杯水或晚餐前跑步15分钟三者之间选择一种,并要每天坚持去做,不能松懈。

实验开始后,志愿者们每天还要填写数据,包括对自己所做之事意识性减少和控制力减少的情况。研究人员将这些数据绘制成曲线模型。

英国《每日电讯报》7月18日援引沃德尔的话报道:“我们发现对大多数人而言,在经过66天坚持之后就会养成一种习惯。”

各有不同

是不是所有人都会在66天内养成一项习惯呢?

对此,沃德尔说:“对某个人而言,情况会有所不同。但是当你每天都在同样情况下做同样的事,习惯就会成自然。”

参与实验的志愿者中,82人提供了充足数据供研究人员加以分析。62人的数据曲线和研究人员事先设想的曲线相符合,其中39人完全符合。

“当人们在始终如一的背景下重复做同样的事时,就会变得更加有效率。同时,这种情况也会变成对环境的自动反应——就是说,习惯已养成,”沃德尔解释说。

研究成果同时显示,虽然总体上看,人们在66天内会养成某种习惯,但在具体项目上有所不同。例如,较复杂行为习惯一般需要更长时间才能养成;运动方面习惯的养成也要比饮食习惯的养成耗费更多时间。

研究报告说,95%的人养成一种习惯的时间在18天至254天之间。

“好坏”通用

万事开头难,在好习惯培养过程中这句话同样适用。

沃德尔忠告那些刚开始培养好习惯的人:“在开始培养某种习惯时,计划非常重要,即使在行动前几分钟去制定计划也是有百利无一害。”

培养好习惯固然重要,去除坏习惯同样重要。对此,沃德尔说,好习惯养成要靠环境和计划的影响,坏习惯对这二者同样依赖。

事前计划对改正坏习惯很重要。她举例说,如果你有进家门就喝一杯酒的习惯,那么最好在进门前就想好其他事情来转移注意力。此外,把计划写下来 ,同时大声读出来对克服坏习惯也是不错的方法。

无论是培养好习惯还是消除坏习惯,坚持不懈至关重要,但是偶尔松懈并不会在实质上影响习惯的养成。

沃德尔小组研究人员表示,下一步研究目标是如何将习惯养成用在坚持减肥上。

~+~+~+~+~+~+~+~+~+~+~+~+~+~+~+~
调查指「80后」不愿与父母同住

随着社会进步,传统的家庭观念也出现了很大的改变,尤其是新生世代强调自主、独立,要有私人空间,希望脱离父母的庇荫自住,这也解释了内地网站近日针对「80后」年轻一辈与父母同住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半数人不想跟养育自己成人的父母同室而住,只有少数人认为同住更能照料双亲,传统的观念再 次受到了挑战。

内地「80后」的年轻一族多为独生子女,一直在父母的溺爱下成长,因而缺乏独立及与伴侣长辈和谐相处的能力。婚后与父母同住自然可免却很多家务的烦恼,也符合中国人孝顺的传统美德,不过生活在同一屋檐下所衍生的相处问题,又会造成家人感情的破裂,所以「80后」成家立室后应否与父母同住,近日 引起网友的争论。

在内地一个网上论坛就此发起了一起调查,结果发现有过半网友都选择了「不会」,反映了「80后」担心与长辈同住会造成家庭磨擦,尤其是婆媳间的关系更随时成为家庭破裂的导火线,所以大部份网友都对此「敬而远之」,认为「相见好同住难」。

另一方面有网友则提出「相反论」,认为与父母同住反而是「不孝」,因为这样会加重父母的负担,而且因为「代沟」问题,所以在照顾孩子方面会有更大的问题和争执出现。

虽然拒绝同住的声音众多,不过也有部份网友认为父母辛辛苦苦将自己养育成人,在家尽孝照料双亲「责无旁贷」,身为子女纵使羽翼已丰成家立室,也应该侍奉在父母身旁,而且共聚天伦将是双亲晚年的惟一所望。

对于子女婚后应否与父母同住,有学者就表示,中国人重视家庭传统观念,但「80后」的族群标榜独立自主的生活模式亦无可置疑,与父母同住虽值得提倡,但不能过于苛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