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纸上的阳光
儿子从小喜欢看父亲写信,父亲告诉他写信是最好的慰问方式。长大后,儿子去外地上大学,父亲让儿子每月给家里写一封信。
在学校,儿子每月都会写信。父亲回信总是四五千字的样子,父亲的信转化成一种动力,让儿子更加勤奋写信,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后来,儿子留在城市里成了家,有了孩子,由于工作忙,他总是忘了给父亲写信,而父亲的信却从未间断过。儿子怕父亲累得慌,便让人在家里装了电话,父亲很高兴,常拿起电话说个没完。没过多久,父亲又一如既往地写信给儿子,可是儿子开始用敷衍的信搪塞父亲。
有一年,儿子回家了,他远远地看到父亲正在阳光下看报纸,儿子喊道:“爸,我回来了!”可是父亲却一动不动,好像没有觉察儿子的到来。母亲对儿子说:“你爸老了,去年耳朵突然聋了,这也是他一直写信给你的原因。他在电话里听不见你的声音,心里急呀!”
刹那间,儿子说不出话来,他久久地看着阳光下的父亲,眼眶微湿。
有一种爱,它是无言的、深邃的、伟大的、纯洁而不可回报的,它就是宽广无边的父爱。
~+~+~+~+~+~+~+~+~+~+~+~+~+~+~+~
雅各与以扫(创三十三:1-3)
以扫和雅各这两兄弟,从母腹开始两人便相争,雅各出生时,虽在以扫之后,但很少婴孩出生时,是紧抓前者不放,不甘落后的。这两个双胞的性格异然,大的以扫性格粗犷、短视,雅各的心思细腻、心机重,似乎这两个孩子在圣经作者的眼中,似乎性格上的短处记载比优点来得多。
在旧约时代或是台湾早年,长子在家族中的身份就是不同于其他儿子,长子能够继承大部份的家业,能够领导整个家族,所以长子在家中的份量远远超过其他众子,外加上以撒是个有钱的族长,不但继承了亚伯拉罕的世间产业,更继承了上帝对亚伯拉罕的誓约,如此高贵的身份既然不如一晚红豆汤,这也许是因为雅各太了解自己的哥哥是如此狂傲的人,以撒在生这两个孩子时,已经是个不少岁数的人,在如此多仆人簇拥下,这两个孩子之间各占有自己的地盘。
以扫打猎回到家中,”求”他的弟弟雅各给他一晚红豆汤,他们既然住在一起,所吃的食物既然还要用恳求的方式才能得到,甚至还得用交换交易的情况下才能如愿,让人觉得这对兄弟的嫌隙由来以久,但是所有的条件雅各都可以求,唯独雅各在此开出来的条件却是要”长子”的名份,以红豆汤来买,不但如此为了要加强这个约定,雅各还要求以扫用起誓来表示慎重,为什么雅各会想要?以扫又会肯给呢?
雅各身在大家族中,应该比别人更加敏感到同时出生,只不过晚了几秒家族的待遇却差那么多,大家都把交点放在长子的身上,当然对于一个从小父亲都没有太重视的孩子而言,实在是太受伤了,而以扫轻易的将长子名份让出,可能是因为以扫从小就被人高高捧起,这似乎是与生俱来不须花任何代价,理所当然的事,他当然就不会想太多后果了,往后雅各离开了迦南地,去巴旦亚兰拉班之地,以撒生前所有的财产仍是以扫在享用,但是圣经的交点却不在以扫身上,而移到了雅各身上。
雅各不但得到了以扫的誓约—长子的名份,也得到了以撒的祝福,我们并不知道当以撒要祝福长子时,为什么家族的人不在现场,为什么奴仆也不在现场,为什么以撒要私下享用过以扫的美食后,才私下对他的长子来祝福,如此甚重的事,却如此来举行,甚至不用先祷告求问耶和华该如何来祝福,或是先摆祭坛求问过神,利百加不爱以扫吗?我想母亲是爱自己所出的,但是母亲也会心软,雅各这孩子如此乖巧,以前的男人谁会在家中待着呢?以扫娶了两个赫人的女子为妻,身为双生的雅各也到了该成亲的时候,却没有适当的对象,在家中却也如此不得志,母亲当然会想为孩子争取些什么利益,而且从出生前耶和华就承诺:「将来大的要服事小的」(创二十五:23)。
但是如此帮助,却让这个家庭更加的纷乱,没有人敢抗争传统的束缚,次子怎能当长子呢?那怕很想仍是不可能的,而且贵为长子要一晚红豆汤就能够降低身份吗?也许以扫把它当儿戏,草率处理,但不晓得誓约是在神的面前,当以扫意识到时,已经太迟了,以扫这辈子有没有事奉过雅各,圣经里没有记载,雅各带着妻小回迦南,先派人到以扫那里打招呼,以扫带着四百人迎接他!
圣经并没有对以扫有太多的著墨,对于雅各的境遇却是从小写到死亡,雅各是一个很优秀的人,神却一直在雅各的性格软弱上管教,雅各的如意算盘并没有打成,他在舅舅拉班之下,舅舅比他还要会算,雅各吃了很多的亏,但是在逆境中神并没有忘了雅各的苦情,固然是神允许这些事情发生在雅各身上的,雅各自己追逐的家产并没有真实得到,他所得到的是人想不到耶和华所量给他的群畜、妻儿、…,这些祝福是神给他的,若是没有经历到这些,雅各会觉得这一切都是靠着自己的努力所得的,但若不是耶和华的祝福,你所努力的仍是空空!
~+~+~+~+~+~+~+~+~+~+~+~+~+~+~+~
心情开心语
五岁小孩大声祈祷:"上帝呀,我希望圣诞节得到一个望远镜,一辆脚踏车,一部游戏机,一双球鞋,。。。"
他妈妈说:"唉!你何必这么大声?上帝又不是聋子!" 孩子答:"我是怕隔壁房的外婆听不清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