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恩典多不可相争
亚伯拉罕对罗得说:「你我不可相争,你的牧人和我的牧人也不可相争,因为我们是骨肉。」他们相争的原因是什么?因为他们的财物甚多。财物多原本是恩典,但是若因此使他们不能够同居,恩典就变成不是恩典。恩典多应当感谢神,但为了这个吵架、争执,就宁可没有而全家太太平平。如同箴言上面说的一句话:「宁可吃素菜,彼此和睦同居,也不要吃肥牛,彼此相争。」宁可青菜豆腐全家人吃得好快乐,也不要一边吃牛排一边吵架。很多时候神给我们恩典,但是因着我们心胸太小、贪婪、嫉妒,以至于恩典变成不是恩典;很多时候神给我们的祝福,因为我们里头过份的自私、弯曲,还想从别人那边再多得到一点,忘记自己已经有很多了,以至于就发生了许许多多悲惨的事情。
亲爱的弟兄姊妹,你一定要知道:神给你恩典多的时候,你一定要心胸变得更大方、更诚实、更光明、更正直。我们有同一个爸爸在天上,所以我们是弟兄、我们是姊妹,我们不应当彼此相争。
退一步海阔天空
亚伯拉罕又对罗得说:「遍地都在你的眼前,你离开我,你向左,我就向右;你向右,我就向左。」通常我们告诉人家不可相争,是把别人找来骂一顿说:「你看你们就是爱吵来吵去,你太坏了,知不知道我们应当彼此相爱…」但是亚伯拉罕不是,他告诉罗得说:「来,你向左我就向右,全地都在你的前头,你要怎么样都可以。我让你,没有问题,你要怎么样做都可以。」中国的文字很有意思,什么叫「退让」?你愿意「退」一步,就「让」人家了。我很喜欢《菜根谭》上面说的:「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者减三分给人尝」。当你走到很窄的路上,靠边一点,留一步给别人走,你不要横行霸道;有好吃的东西你不要独吞独享,留一点给别人吃。中国人说「退一步就海阔天空」,中国人讲「礼让」。怎么样的人是有「礼」的呢?会「让」人的人就有「礼」,不会「让」人的人就没有「礼」。比方开车子,到了斑马线的前面,有行人走在线上,你停下来让他先过,这个叫做「有礼貌」。看到别人在斑马线上你还按喇叭,明明有老人家在那里走,唰…从他边上飙过去,这个叫作「没有礼貌」。不要忘记,有一天你也会老,你这样子按喇叭吓他,以后别人也会用五六个喇叭对着你按,叭…吓死你。你用什么量器量给人,就一定用什么量器量给你,这是神的话。
你可能会想:我为什么要让你?因为我比你丰富,所以我让你。我为什么不跟你争?因为我的生命比你美,所以我不跟你争。弟兄姊妹,我们常常说这个人的灵命很好。什么叫做「灵命好」?灵命好不是看我花了多少时间读经祷告就叫好。多读圣经、多祷告当然是好事,但是人的灵命好不好跟这个没有关系。灵命好跟什么有关系呢?灵命好跟你的态度,跟你遇到事情的反应,跟你与人相处时的人际表现有关系。你的生命美不美就在这里。比方你坐在这里很客气、很礼貌、很温柔,这都不是真的。什么时候才知道你温柔不温柔呢?走过去踩你一下,就知道你到底温柔不温柔。
像是亚伯拉罕从敌人那里,把所多瑪王所有的财物都抢了回来还给他。所多瑪王说:「钱财你拿走,人口还给我就好了。」亚伯拉罕说:「不要,通通还给你。」为什么不要?打仗时F16飞来飞去要不要汽油钱?飞出去一趟就花100万你知不知道?飞弹打一颗多少钱?总要花一点的钱嘛!坦克车开出去也要钱啊,你总得补贴我一点战争费用嘛!但亚伯拉罕说:我通通不要!你看到没有?就是这个态度。通通不要的结果是,亚伯拉罕在当地名声就响叮当,当地所有的人都会传讲亚伯拉罕的故事:他不但好勇敢,不但打胜仗回来,而且居然这些钱他都不要,全部还给我们了呢!
当亚伯拉罕告诉罗得说:东西南北都在你的前边,你要选哪一个就让你先选。结果罗得居然就通通选了。如果是我,我会很生气!你怎么样也要客气一下、礼让一下嘛!好歹我也是你叔叔,我难道不知道那里好吗?我也想要啊!但是亚伯拉罕让他,这就是生命!
大卫王的生命比扫罗王美,美在哪里?扫罗王一直追杀他,大卫一直逃,难道大卫是老鼠怕这个扫罗大哥?当然不是!他连歌利亚都不怕,扫罗算什么?照样可以把他打败,取而代之!但是大卫一直让他,为什么?因为这就是生命。
有一个「咫尺巷」的故事:两个人为了后院一堵墙在吵架。其中一个人很有钱,另一个的爸爸在京里做大官。很有钱的就买通县官帮他打官司,另一个就写信到京里告状,请老爸来帮忙。结果老爸回了一封信,给他四句话:「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咫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意思是说:「老远的写一封信来,以为你有什么了不起的大事,不过是为一堵土墙。那有什么了不得的?你就让他一尺有什么关系?」这个儿子很惭愧,老爸这么交待只好把后院的墙向里边退了一尺,官司也不打了。隔壁家看见他退了一尺,也把这一堵墙往里边挪了一尺,于是就挪出了一个巷子就叫做「咫尺巷」。
我们常会为一件小事情在争,为的只不过是争一口气。但是你会失去你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形象、尊敬、份量。那一口气真的那么重要吗?我告诉你,神自会还你公道。让吧!让他一尺又有什么关系!
全文摘自张茂松讲道集《吃饱喝足》
~+~+~+~+~+~+~+~+~+~+~+~+~+~+~+~
好命不如好习惯
在部队,连长检阅新兵时,对队伍的排列有了疑问,就问值勤排长:“你为什么把高个子排在第一排,中个子排在第二排,矮个子排在最后一排?”
“报告连长!”排长立正报告,“因为我入伍前是摆水果摊的。”
这种逻辑真让人啼笑皆非,估计那位连长要当场晕倒了。
笑话虽然夸张,,却说明了一种现象。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总是自觉和不自觉地表现出某些习以为常的行为,但这些行为并不一定是经过了大脑的支配,它只是人的一种不自觉的行为而已。然而,就是这些不自觉的行为,常常给人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后果。后来,人们常常用“习惯”来形容这些行为以及随之而来的或好或坏的后果。
那么,习惯究竟是什么呢?
~+~+~+~+~+~+~+~+~+~+~+~+~+~+~+~
葡萄园里的工人
一个葡萄园的主人。葡萄园里总有做不完的工作。平时,要修剪葡萄树的枝子,和保持园内的整洁。收成的季节,一串串的葡萄更是要小心摘下来。这天大约早上六点的时候,葡萄的主人出去雇人进园子里做工。市场上有几个人正在等待工作的机会,很快地,双方讲定工资,一天一钱银子,圣经新约时代的工资一天差不多就是这么多。工人立刻随主人进葡萄园努力工作。到了早上九点,主人又去市场,看见还有人闲站等待雇用,他马上过去对他们说:「你们也到我的葡萄园做工,我会给你们合理的工资。」到了大约中午十二点的时候,主人又出去雇人。下午三点他也雇了几个人,下午五点,主人又到市场去,看见还有人闲站在那里,就走过去问他们:「你们为什么整天在这里闲站呢? 」
「没有人雇我们!」他们说。
「好吧,你们来帮我工作。」主人说。
此时太阳就要下山了,这些人最多能做一个小时的工,不过,他们还是高高兴兴地进了葡萄园,多少可以赚点钱。
天黑之后,大家都聚在门口等发工资。管事的带着银子来了。他从后来的发起,到先来的为止。哪里知道,那些最后雇用的工人,每人竟然领了一钱银子,但事实上他们只工作了一个钟头!轮到那些最早来工作的人来领工资,他们以为一定会多得一些,可是每个人也只领到一钱银子。
他们领到之后就埋怨主人:「这些最后进来的人只做了一小时的工,我们却整天在烈日下劳作,而你付给他们的竟跟付给我们的一样!」一早就进葡萄园里干活的工人非常气愤,不肯就此罢休。
主人解释说:「朋友,我没有亏负你们,今天早上我们讲定的工资不是一钱银子吗?我没少给你们,对不对?你们既然得到应得的工资,拿着那一钱银子,回去吧。我知道那些后来的不配得一天的工资。但是,我乐意给每人一钱银子。钱是我的,我愿意怎么用就怎么用,你们管不着。难道因为我做好人,你们就眼红吗!」
这群火大的工人无言以对。主人说得没错,他们找不出理由反驳。
一般人常常会埋怨上帝「不公平」,因为世上许多人作奸犯科却没有得到惩罚,一些平时奉公守法甚至乐善好施的人却经常遭遇不测。尤其是在陈进兴伏法以后,许多人批评基督信仰让这样一个犯下诸多滔天大罪的人得到永生,简直没有天理。如果基督教讲的救赎和永生真的如此,那么他们也要一辈子作奸犯科,到临死前再像陈进兴一样受洗,这样同样也能得到永生。这样说来,做一辈子的好人岂是不是亏大了?
就像葡萄园里的工人,越早进去是不是越吃亏呢?抱持这种想法的人,其实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相较于他们早上就有机会被邀请入葡萄园工作,那些依然在外闲逛的无业游民不但得承担没有经济收入的压力,还得忍受没有生活目标的空虚感,这些都是早些进入葡萄园工作的工人可以免于承受的折磨。当一个一辈子奉公守法的人所拥有的那种平安,远胜于随时要准备跑路那种风声鹤唳的生活。从生命与信仰的角度来说,越早接受信仰的人其实是越有生命的目标和意义感,当他们遇到重大变故时,也就越不会觉得彷徨无助。而且有谁可以确定自己生命终了的日子?又有谁敢说自己在临终之前一定有足够的时间悔改向善呢?耶稣借着这个比喻告诉祂的门徒,天国是出自于上帝赐给信祂的人白白得来的恩典,这是上帝的主权,人不必夸耀自己做了多少善行义举,也毋须计算别人做了什么恶行,上帝答应要给你的一分都不会少。
~+~+~+~+~+~+~+~+~+~+~+~+~+~+~+~
应当朝上面观看
在大海中,一只大船在风浪翻腾中起伏不定。船上有一名水手,受命爬上桅杆工作。
在狂风中他勇敢地往上爬,由于船摇晃得太厉害,稍微不小心,就有被摔下来葬身鱼腹的可能。
工作完成后,他偶然地往下看怒涛狂风,注视倾斜的甲板,他立刻觉得头晕,好象握紧着的手失去了力量,于是大喊说:「哇!糟了!快掉下去了!」
「喂!你为什么往下看?要往上看!」水手们在甲板上呼喊着。
那桅杆上的水手举目望天,平心静气地得了自信,平安地下到甲板来。
让我们努力工作罢!当你面临困难与沮丧时,要举目向上,父神随时会向我们施以援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