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可能说了很多话,也可能只是听别人说话。。。
今天你可能做了很多事,可是想做的不是这些事。。。
到了夜晚,你还想听什么,做什么?
CVC中文广播电台,星期一到五,晚上八点到十点,聆听夜语
于玲听你说说话、聊心事。。。

2008年10月10日

星期五 - 心情小故事

~+~+~+~+~+~+~+~+~+~+~+~+~+~+~+~
兰约翰蛋糕的譬喻

兰约翰(John Lennox)说了一个很好的譬喻:“假设我捧来一个美得不能再美的蛋糕,在我面前,是好几位来自世界各地、出类拔萃的专家与学者,他们要替我分析我的蛋糕。第一位站出来的是营养学家,他侃侃谈论蛋糕上各样材料的营养价值如何均衡有度;然后一位生化学家站出来讲解蛋糕的生化成份;另一位化学家站出来说:‘嗯,成份固然重要,但基本化学成份更重要。’;然后一位物理学家站出来说:‘他们的话都有道理,但我们必须先了解电子、质子、夸克(quark)等等的运行。’最后站出来的是一位数学家,他说:‘归根到底,你们必须知道那些电子、质子、夸克运行的数学方程式。’所有科学家天花乱坠一番后,我说:‘各位朋友,我只有一个问题要问:烘制这个蛋糕所为何事?’最后站出来的是烘制蛋糕的厨师,我亲爱的玛花达阿姨。

“只有烘制蛋糕的人,才会知道烘制那蛋糕所为何事。其它人的科学分析不论如何详尽透彻,也不能解答‘为什么’的疑问。”

“玛花达阿姨终于开腔说:‘让我揭开谜底吧!这个蛋糕是烘制给我姨甥的,他明天生日呢!’这就是答案!不论世上的科学家怎样努力探究,也不会知道这世界为什么要存在,除非世界的创造主向人显明他的旨意。可喜的是,创造主的确向世人显明了他的旨意——就记载在创世纪之中

~+~+~+~+~+~+~+~+~+~+~+~+~+~+~+~

星期五 - 心情好新闻

~+~+~+~+~+~+~+~+~+~+~+~+~+~+~+~
医师建议:改善体质 由内而外做起

现代人都想追求拥有生活品质,但总觉得受限于工作压力还有大小杂事,就是无法找到理想中的生活步调,以中医的观点来说,一个人要是体质差,再怎样也无法将生活品质变好,饮食习惯攸关每个人的体质好坏,饮食乱就会慢慢把体质弄坏。

像是忙着赶上班或是开会,囫囵吞枣解决一餐,或是一下吃又烫又辣的食物、然后紧接着马上喝下一杯冰凉饮料,都会慢慢侵蚀身体健康的根基。中医师李深浦表示,饮食过量或是过度不均衡,体质当然会乱。

"体质乱初期的症状是时常头昏、疲倦、容易感冒,或者是肠胃不好时常拉肚子,久了就变成皮肤痒、过敏;也许体质因为组织肿胀变成肥胖,更不好的脚就会水肿,这些问题会层出不穷的出现。"

李深浦表示,很多人健康的时候会追求生活品质,但是正确观念应该是先照顾体质!如果体质不好如何追求生活品质,健康不佳、情绪也不会安定,甚至会进一步影响家庭间的气氛。

体质照顾好有几个因素,首要就是把肝脏照顾好,因为肝脏是免疫系统、体能、体温、新陈代谢、营养化学最基本的脏器,肝脏不好大多跟生活有关系,比如睡眠时间不足、运动不够;其次就是要把饮食温度控制好,不要一下吃冰一下吃热,中医师李深浦表示,身体是个小周天,冰热辣咸乱吃的话,气就会乱掉,有时又吃到太胀太饱,结果食物没有办法产生优质的营养化学,可能导致消化不良甚至肿胀等现象。

李深浦说,现在很多人喝水也会胖,就是因为分解不良的营养无法被细胞消化,所以细胞不是肥胖,而是肿胀,因而导致体型肥胖。肝脏是营养化学的总机关,好像家中厨房,烹调的温度一定要照菜单调好,让食物在肝脏里面有一个优良的分解、化学作用出现,食物平均的营养跟温度是关键,一个有健康肝脏的人,想睡觉一躺下就会睡着,吃下去的食物都变成热量跟体温;让肝脏跟脑产生互动关系,互动良好就会反应外界温度,正确燃烧能量调节体温。

"肝与脑是维持身体恒温的主机",李深浦表示,人体随时随地跟着环境调整,所以一个人体质要好,只有维持肝脏良好新陈代谢、把营养调好,注意饮食温度,这三点做好就能把生活品质保持在好的状态,有体力才能追求生活乐趣与品质。

~+~+~+~+~+~+~+~+~+~+~+~+~+~+~+~
春季要防哮喘

春季是哮喘的易发季节,近十年儿童哮喘的发病率有增加趋势,且趋向于婴幼儿期起病。哮喘已成为小儿的一种常见病,儿童哮喘严重影响患儿的健康和正常生活。儿童哮喘的预后取决于治疗的效果,因此防治哮喘须在儿童期抓好,力争早期诊治。要防治哮喘,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了解哪些因素可引起哮喘或诱发哮喘发作,并且想方设法避免。

1、遗传因素哮喘是一种有遗传倾向的疾病,有资料显示,如父母一方有哮喘,其子女得哮喘的机会是30%,如父母都有哮喘,那么其子女得哮喘的机会可能就有50%了。

2、尘螨尘螨适合生活在温暖而潮湿的环境,看起来像是小型的蜘蛛,附着于床垫、枕头、毛毯、地毯、毛毛绒玩具等处。避免方法:床垫应经常晾晒以保持干燥,亦可采用无致敏性的化学纤维被罩及床垫;勿用羽毛、绒毛或木棉等作为枕心,枕头要每年更换;勿用羊毛毯,最好不用羽绒被,被单、被套要勤洗勤换,被子要经常在阳光下暴晒;勿用地毯或软垫;房间要定期清扫,清扫时患儿要暂避屋外;应使用有过滤网的强力吸尘器。

3、霉菌包括室内霉菌和室外霉菌。避免方法:消除家中的发霉物品,室内用空调或除湿器去湿,保持湿度在50%以下。

4、刺激性气味如香烟及蚊香的烟雾、煤气、炒菜的油烟以及油漆味等均可诱发哮喘,尤其是油漆味,刺激最强烈。

5、蟑螂由于蟑螂喜欢躲在阴暗处,死后不易被发现,时间一久,死蟑螂及其排泄物分解成小粒子飘散于空气中,容易被吸入肺中,引起哮喘。所以要杀灭家中的蟑螂,杀灭后要彻底清除蟑螂尸体及排泄物。 

6、动物最常引起过敏的动物有猫、狗等,过敏原来自它们的上皮、唾液及尿液。这些过敏原像尘螨般存在于家中。有哮喘患儿的家庭必须彻底避免饲养宠物。

7、花粉当花粉散播在空气中时,就有可能导致哮喘。要完全避免花粉是不可能的,但是可以尽量减少暴露在其中的机会。如在花粉季节,应尽量减少外出,外出时最好戴上口罩;避免在草地上玩耍。 

8、食物易诱发哮喘的食物有牛奶、鸡蛋、海产品、果仁等。牛奶过敏的孩子可用豆浆或低敏性配方奶粉代替牛奶;鸡蛋过敏者,要分清是蛋白过敏、蛋黄过敏,还是二者都过敏。不仅过敏的蛋白、蛋黄不要食用,含鸡蛋成分的冰淇淋、奶油、蛋糕等食品也不宜食用;对海鲜过敏者,应严格禁食已知能引起过敏的食物,虾、蟹、小龙虾和龙虾之类可能有交叉过敏性,也要引起注意。

9、某些药物阿司匹林和非甾体类抗炎药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应避免应用。 除上述因素外,冷空气、呼吸道病毒感染、剧烈的情绪波动、运动等均可促使哮喘发作。因此,要预防哮喘发作还要做到:随气温变化,要及时增减衣服,防止呼吸道感染,尽量少去公共场所,生活规律,保持良好心情。需要强调一点,虽然运动是诱发哮喘的一个危险因素,但它并非哮喘患者的禁忌,相反,适当的体育锻炼还有利于哮喘患者的康复。

~+~+~+~+~+~+~+~+~+~+~+~+~+~+~+~
日本一酒馆为了吸引顾客请猴子当服务员

现代快报10月8日报道日本宇都宫市一家传统日式酒馆为了吸引顾客,竟然聘用两只日本短尾猴充当服务员,为顾客们递上热毛巾或啤酒。这两只“猴侍者”不仅赢得了客人们的交口称赞,并且已经成了这家酒馆中最引人注目的“明星服务员”。

据报道,这家聘猴充当服务员的日本酒馆位于日本东京北部的宇都宫市,据现年63岁的酒馆老板大冢薰称,这两只“猴侍者”一只名叫阿福,现年4岁,一只名叫阿逸,现年12岁。这两只猴子本来都是他养的宠物,但是后来他发现这两个小家伙经常观察他在酒馆中的工作,还喜欢模仿他的动作,于是他灵机一动,生出了干脆让猴子充当服务员的怪念头。

据悉,这两只“猴侍者”在酒馆中进行服务时,都人模人样地穿着衣服,它们动作麻利,跑前跑后,忙得不亦乐乎。阿福的工作任务是专门给光临酒馆的顾客们递上热毛巾,让他们在点酒前先擦干净自己的手,这是日本酒馆中一个延续多年的老传统。

12岁的阿逸同阿福相比本领更大,他的主要工作是负责为顾客们点单送酒,阿逸不仅听得懂客人点的酒,还会很快地将酒取来送给他们。

~+~+~+~+~+~+~+~+~+~+~+~+~+~+~+~
日本发明"机器女童" 太像真人如同来自恐怖电影

现代快报10月9日报道 日本筑波大学和大阪大学的科学家日前以一个5岁日本女童为原型,发明出了一个模样相似、足以以假乱真的“机器女童”,这个“机器女童”静止不动时倒真像个沉静的小女孩,然而当她眨眼、张嘴时,她的神情看起来却相当怪异,她不像是个“仿真机器人”,倒更像是个来自日本恐怖电影中的角色。据悉,这个“机器女童”显然触犯了日本机器人专家森昌弘于上世纪70年代提出来的“恐怖谷”理论禁忌,由于太像真人反而显得特别怪异。

“机器女童”太像真人如同来自恐怖电影

这个“机器人女童”是由日本筑波大学和大阪大学的科学家研究发明出来的,她以一个真实的5岁日本女童为原型,“机器女童”和那个日本女童的模样简直一模一样,站在一起就仿佛是对同卵双胞胎姐妹一样。不过,“机器女童”的体内并没有任何血肉,只有50个精密灵敏的传感器和一系列微型发动机,这些传感器和发动机可以让她像真人一样移动。“机器女童”脸部柔嫩的皮肤则是用柔软的硅胶制成的。

日本科学家将这个“机器女童”取名为“丽普莉·R-1”,发明“机器女童”的筑波大学科学家还发明出了一种“混合辅助腿”,这是一种扩散和延伸人体功能的穿戴型机器设备,它在膝、腰、肩和肘部安装了多个马达,能够帮助老年人和残疾人进行行走。

日本科学家炮制出这个“机器女童”,原意是想造出一个尽可能和人类相似的机器人,然而电视画面显示,“机器女童”静止不动时倒的确像个沉静的小女孩,可是当她眨眼、张嘴和移动时,她的神情看起来却相当怪异,她不像是个“仿真机器人”,倒更像是来自日本恐怖电影中的某个角色!

“机器女童”触犯“恐怖谷”禁忌

事实上,这个“机器女童”由于外表太像真实版日本女童,所以她显然触犯了许多科学家一直避免触犯的机器人研究禁忌——“恐怖谷理论”。

据报道,“恐怖谷理论”是日本工程师、机器人专家森昌弘于上世纪70年代提出来的,森昌弘预言,当机器人与人类相像超过95%的时候,这个相似曲线就会急转而下,跌入所谓的“恐怖谷”——也就是当一个机器人几乎跟人一模一样时,此时哪怕有些微的差别,哪怕1%的不对劲,都会显得特别显眼刺目,让整个机器人看起来都显得僵硬恐怖,就如同行尸走肉一般!

也许正因为如此,许多机器人专家在制造机器人时,都尽量避免“机器人”外表太过人性化,以求跌入所谓的“恐怖谷陷阱”。

人类将难以区别机器人和真人?

2005年,日本大阪大学机器人专家石黑浩教授在爱知县举办的2005世界博览会上,曾展出过他研制的“丽普莉·Q1”型机器人,这个机器人的原型是30多岁的日本卫视新闻女主播藤井雅子,然而,“丽普莉·Q1”型机器人不能走动,她的手臂和脸部运动需要靠附近一台冰箱大小的空气压缩机进行驱动,由于电脉冲故障,“丽普莉·Q1”型机器人展出时还发生了“痉挛”。相对于“丽普莉·Q1”,机器女童“丽普莉·R-1”先进了好多。

一些科学家预言,类似斯皮尔伯格科幻电影《人工智能》中那样具有人性思维、和人类彻底无法区分开来的机器人,可能需要数十年,乃至上百年时间才能发明出来。而另外一些科学家则称,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随着面部表情与人类惊人相似的“逼真型机器人”问世,也许10多年后,人们就可能很难再区分一个机器人和一个真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