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可能说了很多话,也可能只是听别人说话。。。
今天你可能做了很多事,可是想做的不是这些事。。。
到了夜晚,你还想听什么,做什么?
CVC中文广播电台,星期一到五,晚上八点到十点,聆听夜语
于玲听你说说话、聊心事。。。

2009年2月3日

星期二 - 心情小故事

~+~+~+~+~+~+~+~+~+~+~+~+~+~+~+~
叔叔,你为什么不买一只手表呢?

当我准备迁入新居时,很担心搬运公司将我心爱的古董大钟碰坏了,于是我决定亲自来搬运它。当我吃力地搬着钟走过一个个街区时,有一个小孩一直跟在我后面。最后,他实在忍不住了,问我:“叔叔,你为什么不买一只手表呢?”

~+~+~+~+~+~+~+~+~+~+~+~+~+~+~+~

星期二 - 心情好新闻

~+~+~+~+~+~+~+~+~+~+~+~+~+~+~+~
两岁小孩熟练抽烟骂人视频遭网友谴责

两岁的小孩子还不会自己剥糖纸,倒先学会了点起香烟吞云吐雾。最近几天,在万州三峡之窗网站的三峡论坛上,一个名为“周家坝实拍两岁老烟枪”的帖子引起轰动,当地一名两岁多的小男孩子熟练地吸烟、骂脏话雷倒不少网友 。

两岁小孩是“老烟枪”

这段长达四分半钟的视频是一名网友十天前发布的,声称是在万州周家坝现实摄录,视频上面一名两三岁的小男孩坐在一辆大人的摩托车前部,在一群成年人一阵“烧起”的起哄声中,开始表演点火抽烟。

只见小孩麻利地取下夹在耳朵上香烟,右手拿烟左手拿起打火机去点,可能是因为手上的力气不够,第一下没有把烟点着。于是小孩干脆把烟直接叼在嘴里,双手抱住打火机来点。点着以后,他又使劲地吸了两口,然后才将烟夹 在右手的食指与中指间,得意洋洋地在大人面前抽起来。

他的表现赢得旁边大人们阵阵喝彩,没有人上前劝阻,都兴奋地看着表演。听到小孩口里吐出清晰的“好××耿直”、“飞××辣”等脏话,更叫众人大笑不已 。甚至有人还继续用“雀雀是做啥子用的?”“你的马子也?”等带色的言语去挑逗小孩。

小孩子抽烟时的动作、神态恰似一杠“老烟枪”,整段视频中,他将一支烟抽去近一半,吞吐的架势,还很享受,完全可以让人们忘记他的年龄。随后,旁边有人递给小孩一颗糖作为奖励,可他双手怎么也剥不了糖纸,明显不如抽 烟来得熟练,只得用牙乱咬一通,方露出其孩童本色。

争议视频网友谴责

发帖者“鸡蛋18”称,这个视频是一个朋友到周家坝吃烤鱼时录下来的,他是转发上网。孩子的父母是在菜市场卖鱼的,由于菜市场鱼龙混杂,大人们的不良行为才导致孩子在视频中的这些言行。“鸡蛋18”还称,孩子的行为,充分说明了一句俗话:跟好人学好人,跟坏人学坏人。

天真无邪的孩子是无辜的,在网友的一百多条跟帖中,除了少数人以此为乐以外,大部分人都强烈谴责孩子身边的大人们。很多人认为“孩子的父母很可耻”,还有更多人骂围观者只知道看“笑事儿”,把小孩子教坏,完全泯灭了 良知。

类似经历者不止一个

“拿不懂事的小孩子来取乐是一些人的恶习,我小的时候也是这样被人逗的。”巴南区某食品加工厂职工邹玉广说,他五六岁的时候住在奉节老家,身边同样有人教他学这些,“抽烟吧两下,喝酒呡两口”,当他被烟熏、被酒呛, 大人们反而开心地笑了。

渝中区市民张光磊称,他三岁的时候,也是被父亲单位的人逗起抽烟,“记得当时还是抽的大重九。”在一帮大人的赞赏和嬉笑声中,抽烟在他幼小心灵里留下了“很酷”的印象。于是,十几岁开始,张光磊就学会了抽烟,并且不 认为这是件坏事。“现在我一天三包,想戒都戒不脱。”张光磊直言,这些大人着实可恶,为了自己娱乐,竟拿孩子的成长开玩笑。

“这是很不道德的行为,严重伤害了无辜的孩子。”儿童心理专家贺小燕说,几岁的小孩子正是模仿能力最强的时候,大人们的任何行为都想学,但他们没有任何事非观念,哗众取宠的表演会让他们得到心理上的鼓励和满足,很容 易染上恶习。当他长大一点,就会觉得自尊心受到伤害,为了找回自尊,常常就会走入歧途成为问题儿童。

~+~+~+~+~+~+~+~+~+~+~+~+~+~+~+~
追风筝的人

《爱可以这样继续》——读《追风筝的人》有感 顶一下
顶的人数一个男孩儿,举着风筝在夕阳下奔跑——《追风筝的人》。桔红色的封面,看上去很美,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因为颜色鲜艳,吸引了我。翻开前言 ,“我向来只为一个读者写作:我自己。”作者的这句话引起了我的共鸣。

《追风筝的人》,是作者卡勒德.胡赛尼(美籍阿富汗人)的第一本小说。故事以阿富汗为背景,用风筝作点缀,围绕着两个阿富汗儿童之间的友谊、亲情、良心展开的故事。

小主人翁阿米尔是个富家子弟,和他的小仆人哈桑从小一起生长,哈桑是他爸爸的仆人阿里的孩子,小他一岁,哈桑也是阿米尔的小仆人。阿米尔的母亲生他时死于难产;哈桑的母亲离家出走。他们俩吃一个奶娘的奶长大。拥有 似乎牢不可破的情谊。哈桑是阿米尔最忠实的仆人和朋友。

按习俗喀布尔每年都要举办风筝比赛。谁得了冠军,谁就是全城崇拜的英雄;捡回冠军的风筝的人,也被视为英雄。阿米尔喜欢放风筝,哈桑总是他最好的帮手。每次风筝赛,哈桑都能追到最后落下的风筝。他在这方面仿佛很有 天赋。

哈桑对阿米尔百依百顺,不仅在生活上照顾他,而且在外面也全身心的保护着他。有一次他们在外玩耍的时候,碰到了另一个比他们大的阿塞夫一伙儿,并发生了冲突。此次冲突中,阿塞夫要欺负阿米尔,哈桑拉开弹弓对着阿塞 夫的左眼说你要不让开,我就让你成为独眼龙。他的勇敢让阿塞夫退却。当时 阿塞夫说,咱们没完。

阿米尔的父亲很喜欢足球,也希望阿米尔喜欢,可阿米尔对运动不感兴趣,惟一的兴趣是放风筝。父亲总觉得阿米尔的性格中没有男子汉的强悍,因此对他不是太亲近。他几乎感受不到父亲对自己的喜欢。十二岁那年,风筝比赛 中阿米尔为了引起父亲的注视、得到父亲的爱,他参加了比赛,并获得冠军。

在阿米尔获冠军的那天,哈桑为了捡回阿米尔的那只蓝色风筝,与阿塞夫一伙相遇。阿塞夫为了报复,对哈桑说要么拿走阿米尔的风筝,要么就对他施暴。势单力薄的哈桑,为捍卫阿米尔的荣誉而被阿塞夫凌辱。然而这一幕正好 被阿米尔看到。他本来可以站出来阻止事件的恶化,可惜他没有。他脑海里闪 现了哈桑是哈扎拉人(阿米尔是普什图族人,很多普什图族人对哈扎拉族人有 歧视),种族歧视在他幼小的心灵中产生了意想不到的作用,他选择了逃避。

那天后哈桑一周不愿见人。他每天很早起床,做完事便蜷缩在自己的房间里不说话。阿米尔也很沉痛,感觉对不起哈桑,却又不敢承认自己的错误与懦弱。后来还是哈桑先开口和阿米尔说话。他们谁也没有提起那天的事。阿米尔 心里很难受,很希望哈桑会对他发火,或者打他一顿。可哈桑没有。

最终阿米尔的良心受到折磨,实在无法面对哈桑对他的好。在他过十三岁生日的那天,阿米尔陷害哈桑偷他的玩具。当他父亲叫来哈桑和阿里对质的时候,哈桑的眼神让阿米尔心颤,然而哈桑却承认了不是事实的偷窃。阿里并主 动提出离开阿米尔家。阿米尔的父亲再三强调不计较哈桑的偷窃行为,可哈桑父子俩还是毅然地离去了。走时,阿米尔的父亲痛苦地流下了眼泪。

阿米尔18岁跟随父亲去了美国。在美国读完大学并结婚。阿米尔内心从来都没有忘记哈桑被欺负的那条小巷,没有忘怀过为他受辱的哈桑。他的内心背负着一种无法言表的负重和罪恶感。

二十六年后,他父亲的合伙人也是最好的朋友拉辛汗生病要见阿米尔。此次见面,阿米尔收到了哈桑的信和照片,心情十分复杂。同时,阿米尔知道了他父亲的秘密。原来哈桑和他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他内心的遗憾和罪恶感有增 无减。阿米尔怀着一颗救赎的心踏上了返乡的路,寻求内心的惩罚,寻找他的兄弟哈桑。当他回到喀布尔,哈桑已经死了,死在了塔利班的手中。

阿米尔在喀布尔的家中遇到了加入了塔利班的阿塞夫。阿塞夫把阿米尔的嘴打裂成哈桑那样的兔唇,打断了他的七根肋骨。他却大笑,从来没有感觉到如此的轻松。他觉得这是命运给他的报应。心的疼痛被皮肉的疼痛替代,他内 心的负重终于卸下。

哈桑的儿子索拉博得了自闭症。阿米尔把索拉博接到了美国,为了使索拉博一点点地走出自闭,阿米尔必须以哈桑对待他的态度对待索拉博,才意味着阿米尔的终极获救。阿米尔每天都陪伴着索拉博,且常和他去放风筝,给他讲 他和他父亲小时候的故事。

结尾中有这样一个场景,索拉博放着风筝,阿米尔追着风筝,追呀追。。。。。这让人想起此时的阿米尔变成了当年的哈桑,哈桑的儿子索拉博仿佛就是当年的阿米尔。阿米尔对哈桑的友情,以及对兄弟的爱,转移到了哈桑的 儿子身上。他们之间的友谊和爱以一种轮回的方式进行着。

《追风筝的人》,是一个悲剧故事,非常凄美。其情境描写别具一格,既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又具有鲜明的个人化。仔细阅读,好像有一种一直在以阿米尔的视角看待这个世界的感觉。人的自私以及心理的活动,以隐喻和暗示 的手法展示给读者。构思非常巧妙,用词精练。很自然的插入回忆,总能给人的想象一会儿拉到1975年,一会儿又回到现在;一会儿去到喀布尔,一会儿又在美国。空间极大,故事悲凄,但用词轻逸。我为作者感到惊叹,这样的悲剧 居然可以写得如此美。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我想,每一个读过此书的人都会被书中的真实、内心世界的冲突,人性的苏醒而震撼。我在读这本书时,悄悄地落了不少泪水。为友情的珍贵;为爱的继续

~+~+~+~+~+~+~+~+~+~+~+~+~+~+~+~
女大学生超市“捡”手机被判盗窃 免予刑事处罚

两名女大学生在超市购物时“捡”走了超市员工放在货架上的一部手机。事后,她们同意物归原主,但在交接时被警方抓获。近日,顺义法院认定她们的行为已构成盗窃罪,鉴于她们犯罪情节轻微,决定免予刑事处罚。

去年10月10日下午1时许,分别为20岁和21岁的女大学生小张和小李在顺义区一家超市购物时,看到饮料货架上放着一部CECT牌手机。经过商量,她们决定把手机拿走,“反正我们不拿别人发现后也会拿”。

离开超市后,她们乘坐公交车准备到北京城区。路上,她们“捡”到的手机响了,接听后,一名男子在电话中说,手机是超市一名女员工放在货架上的,希望她们能物归原主。此外,她们还接到对方发来的很多短信。

因感觉害怕,小张和小李决定将手机返还,结果,她们到达归还地点即被民警抓获。经鉴定,她们拿走的手机价值1833元。

受审时,小张和小李认为她们的行为不是盗窃,而是捡东西后物归原主。

但法院没有采纳她们的意见,认为她们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属于秘密窃取公民财物,且数额较大,因此,她们的行为已构成盗窃罪。鉴于她们的犯罪情节轻微,均可免予刑事处罚。

~+~+~+~+~+~+~+~+~+~+~+~+~+~+~+~
年轻人今年时兴过"宅年"

今年,在年轻人聚集的互联网上可以看到,很多人都会用“过了个宅年”来形容自己的春节假期。他们为什么“宅”?是如何“宅”的?记者跟踪采访了几位过宅年的典型代表,发现他们各有各的滋味。

春节“宅”着过 天天窝在屋里睡觉上网

“宅男宅女”早不是新鲜词,现在他们连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春节,也用“宅”来度过。在各大网络社区,宅男宅女们互相兴奋地问候着,交流各自过宅年的感受。网友hl491306787说:“除了初一烧香,天天都窝在屋里头睡觉、上网,大年初二开始就一个人在家里头了,一个人泡方便面吃……呵呵,年二十九放了,都在屋里睡四天了,天天睡到中午12点起床,吃点东西,上网,晚上又睡觉。呵呵。”

这个帖子迅速引来大量回帖表示同感。网友“拯救你的无邪”说:“初一睡了19小时觉,初二一家人团年,初三睡了23小时觉。”网友“耍耍哒哒”则列出了自己的宅年作息表:“休息时间:早上自然醒,吃点东西,上网,午饭,上网,晚饭,上网,睡觉;上班时间:8时起床,早饭,上网,午饭,上网,晚 饭,上网,睡觉。前提是没事情的时候。反正休息时间不出家门,工作时间不出单位大门。”

一个人过“宅年” 失业了不想回家过年

小方28岁,失业半年。除夕夜,广州郊区响起稀稀落落的炮竹声,小方坐在塘口村的出租屋里,在网上和各地的朋友视频聊天。10平方米的小房间里有一台200元买的三洋小电视,不过他也没开,只是在电脑上打开了一个央视春 晚的直播窗口,时不时瞧一眼。

小方来广州快两年了,第一次没有回家乡辽宁过年,“我不是不想回去,可家人不知道我失业了,他们如果问起来,我该怎么说呢?”这顿年夜饭,小方是在出租屋门口的东北小馆子里解决的。老板和他是老乡,会做东北大酱,就是味儿差点地道,老板说不是他手艺不好,是广州买不到正宗的原材料。小 方把家里带来的大酱留给了老板:“哥啊,以后就用我这瓶,我妈榨的,你们 也尝尝!”

“宅”在老家过传统年 大家族团年感动落泪

小雪29岁,陕西人,从上大学起就没在家里过过年。“一直都觉得,假期呆在家太浪费了。”但2008年让小雪改变了对年的看法,“地震那会儿,我家也受到影响,我几天几夜都睡不着觉,从那时起我突然发现,家人对我更珍贵,所以这个年,我哪儿也不想去,就想宅在家陪陪家人。”

成人后的小雪第一次在家过了个完整的年,“在跳出家这么多年后再回去看,发现特别有滋味。”小雪说:“原来过年有那么多的讲究:还像小时候那样,妈妈一定要给我买件新衣服,然后不许在除夕那天就穿,必须等12点钟声响过才能换;初五之前不能扫地,非扫不可也不能朝外扫,否则会走了财;包饺子时不能说面少了或者馅少了,只能反过来说多了,如果饺子在锅里煮漏了,绝对要说成‘煮挣了’……敲钟的时候发压岁钱,我也跟着给爷爷奶奶磕头说吉利 话儿,一家二十几口儿挤在一起吃着团年饭,鼎沸的气氛像杯子里的烧酒,像每个人红彤彤的脸……我在外面跑了这么多年,追寻各种让我怦然心动的感觉,可有哪一种能够比得上这一种呢?”

作家撰文呼吁 增加过年仪式感和年味

像小雪这样回归家庭的年轻人还不少,著名作家肖复兴也意识到了这样一点,他在春节期间撰文呼吁,大家尽量回家吃饭,增加年的仪式感,增加年味 。

肖复兴建议,要想让越来越淡的年味变浓,那么核心仪式不能没有。一是击鼓撞钟和燃放鞭炮是不可缺少的年的仪式;二是贴春联剪窗花。窗花自己剪,春联自己写,不要买现成的印刷品,千人一腔,千人一面;三是年夜饭,不 能如现在一样都到饭店包宴,必须在各自家里吃,而且必须每个人自己动手。从腊月二十三到年三十,每天都不能闲着,安排好关于年夜饭的密密麻麻的“ 节目单”,年夜饭成为过年一场大戏。然后守夜、祭祖、团拜迎神,这个年才算真正拉开大门。如此,年味才会更浓。视力问题、颈椎病、性情变孤僻……

“宅一族”须小心健康

每天睡到自然醒,整天对着电脑;打游戏机打发时间,久坐在电脑前饭都懒得吃……在享受这种时尚生活之余,医生却指出,一连多日宅在家里影响人体健康。

像视力问题、颈椎病、鼠标手、孤僻等心理疾病是宅男宅女们最常见的疾病。此外,长时间用电脑,眼睛会干涩,出现干眼症或角膜炎,高度近视者视网膜易脱离。而一些像颈椎、腰椎病等原本属于五六十岁人群的常见病,也越来越多出现在这些“宅”一族里。很多宅男宅女平时只能周末难得一“宅”,而春 节可以连续一周放假,如果无节制地“宅”下去,会对健康造成集中损害。医生建议“宅男宅女”走出“宅子”,走到真正的外界去呼吸新鲜空气,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和体育运动。在享受“宅生活”的同时,注意每上网1个小时应休息5-10 分钟,同时规律饮食、规律睡眠,防止由此造成的消化功能受损、肥胖和抵抗 力下降。

~+~+~+~+~+~+~+~+~+~+~+~+~+~+~+~
5招助你摆脱节日睡眠紊乱

春节长假期间,人们不是走亲访友就是出游,回到家还要上网“冲浪”,甚至通宵玩牌,不给自己留一点空余时间。这样就打乱了人体正常生物钟,造成植物神经系统紊乱,结果“睡眠紊乱”自找上门,许多人出现白天头昏脑胀、疲乏无力、精神不振等症状;而晚上想入睡时,却又睡不着。时间一长容易引起植物神经失调症、神经官能症等。

摆脱“睡眠紊乱”,除坚持规律性生活外,还可以采取以下五种措施。

1、睡前刷牙。睡前刷牙不仅可清除口腔积物,防止细菌在夜间侵蚀牙齿,并且对入睡也有帮助。

2、睡前梳头。经常梳头可以起到按摩、刺激作用,尤其睡前梳头,可疏通头部血流,提高大脑思维和记忆能力,能促进发根营养,消除大脑疲劳,早入梦乡。

3、睡前洗脚。睡前用热水洗脚,同时按摩脚心和脚趾,可促进气血运行,有舒筋活络作用。

4、睡前通风。睡之前稍开一会儿窗户,使室内空气新鲜,有助于睡得香甜。

5、喝杯加蜜牛奶。睡前1小时喝杯加蜜牛奶,有助于睡眠。

~+~+~+~+~+~+~+~+~+~+~+~+~+~+~+~
简单清肠法 清空肠胃肥油

过年总是皆大欢喜,免不了美食佳肴,杯酒尽欢,这时总有人忘记了要保持节制。饮食过量、生活作息紊乱,身体最先发出警报的就是消化系统。所以,节后健康调整,首先从调整肠胃入手。


解救第1招:

吃滞———祛湿化滞 暂停进补

团年饭大鱼大肉,加上年糕、油角这些油腻煎炸的应节食品,若无节制,容易造成中医所说的“湿热”和“积滞”。轻则腹胀、便秘、胃口差,重则甚至可能出 现呕吐、精神呆滞及发低热的情况,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吃滞”。由于内热也容易造成外感,所以有些人还会因此引发感冒。

针对这种类型的节后病,首先要控制饮食,吃得清淡些,让胃肠道休息。青菜白粥是最妥当的选择。保和丸、保济丸、健胃消食片和清热止痛的腹可安等中成药,是常用的消滞药;助消化的酵母片、多酶片、达吉胶囊与增强胃动力的玛丁啉等,也可居家备用。

刘凤斌说,日常食疗可以用清热祛湿的方法。如进食消食理气的萝卜,或在煲汤时加入清热祛湿的溪黄草、车前草等。许多人习惯冬天进补,但此时最好暂 停。


解救第2招:

急性肠胃炎———对症用药 多喝“糖盐水”

吃了生冷、不洁的食物,或年菜放在冰箱里时间过长反复吃,容易造成急性肠胃炎。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孙桂宁说,对于上吐下泻的急性肠胃炎,不要乱用胃动力药,以免加重腹泻。

除了要对症使用黄连素等抗炎药和阿托品等抑制肠胃蠕动的药物外,日常要注意多喝水,防止腹泻严重造成的脱水和钠、钾电解质紊乱。但大量喝白开水容易冲淡血液,造成“水中毒”,0.9%的生理盐水和糖盐水(100ml水+11g白糖 +0.9g盐)比较适宜。维生素B族有助于调节神经功能、帮助消化、消除疲劳, 所以节后可适当补充复合维生素B。

如果只是轻微的腹泻,可以通过居家饮食调节,但如果腹泻严重,一天达六七次,应该尽早到医院求诊。应特别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若出现急性胃肠炎的症状应尽快就诊,否则很容易诱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而致严重后果。

特别提示
快速清肠不可取

时下一些年轻人喜欢用断食来“快速清肠”,医生却不建议这么做。若因为吊针输液,在医生指导下禁食一两顿是可以的,但平时自行以断食的方法来清肠,容易造成脱水和低血糖,打乱体内平衡。特别对于体质弱者,不建议用此极端方式。

另外,一些特殊人群是需要特别关注护理的。孙桂华说,糖尿病人神经末梢本来就容易受伤害,胃动力也比常人稍差,往往容易伴发“胃轻瘫”症,这种消化道动力障碍会造成进食后打饱嗝、恶心,甚至呕出不消化的食物。所以这类特殊人群,若节日饮食不当,须比常人更早进行调节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