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神年货”过春节
春节将近,由各种原因引发的心理困惑开始集中显现,记者了解到,各医院的心理科门诊日前陆续接待了不少“年关焦虑症”患者。专家提醒,年终岁末,在热热闹闹准备置办年货的同时,不妨备一点“精神年货”,以保持生活的平衡。
专家说法焦虑主要来源于压力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心理教授曲云霞介绍,岁末,由各种原因引发的心理困惑开始集中显现。有的面临人事调整、职位变动,忐忑不安;有的单位效益不 好,无钱过年,心烦气躁;有的为改善人际关系、送礼发愁……专家认为,这些人患了“年关焦虑症”,各种各样的焦虑症患者明显多了起来。这是一种心理失衡的表现,焦虑主要来源于心理压力。
专家认为,其实,心理压力早已存在,只是到了年关,积累了长时间的压力愈加凸显出来,会出现“年关心理失衡焦虑症”的各种表现,患“年关焦虑症”者大多数都有自卑、敏感、性格内向、情绪不稳定的特点,不善与人沟通,遇事闷在自己心里,不能及时发泄情绪,时间久了必然导致各种症状。而过分争强好胜、自制能力差、脾气暴躁、心胸狭窄的人也容易患病。一般来说,患有年关焦虑症的人,女性多表现为易怒、敏感、难以相处;男性则表现出悲观、自责、不自信等不良情绪。
专家建议备一份“精神年货”
1、不钻“牛角尖”学会放松和交流
要知道每个人在工作和事业之外,还应该有健康、家庭、亲人等许多事情值得关注,这样,才不会在面对激烈的竞争时容易心理失衡,才不会因失去某一方面的优势,就如同失去整个世界一样悲观。
如果发现最近压力增大,不妨用参与各种运动及娱乐活动的方式及时排遣不愉快的情绪。最简单的方法是做深呼吸10次,然后大笑几声。通过与朋友交流、寻求专业的帮助以及心理指导等方法,尽快得到恢复。
2、把郁闷“吃进去”吃“快乐食品”
食物除了满足生命所需外,的确能很奇妙地让人感到快乐和得到心理慰藉。那么,哪些食物能让我们把烦恼和焦虑通通吃进肚子里呢?
水果中,香蕉、樱桃和葡萄柚可以称为“快乐水果”的前三甲了。香蕉含有一种称为生物碱的物质,可以振奋精神和提高信心。樱桃中的花青素有抑制炎症作用。长期在电脑前工作的人会有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经常吃点樱桃,这些症状可有所改善。而葡萄柚浓郁的香味不但有助于提神醒脑,而且其中所含的大量维生素C,有增强抗压力的作用,使人精神愉悦。
3、运动使人快乐做“阳光运动”
在年底可谓忙字当头,事事都要紧,一桩接一桩,不少人只想好好歇一歇,做事提不起精神。对此,专家指出,运动是消除焦虑的最好方式。
选择一些游戏性强、能够转移注意力的运动项目,如球类等。运动时,最好选择充满阳光的户外场所,因为灿烂的阳光也可以改善情绪。简单的运动后再找上几个朋友小聊一会,工作的压力、心里的焦虑肯定会一扫而光。
~+~+~+~+~+~+~+~+~+~+~+~+~+~+~+~
贫困生啃馒头考上大学 每天一元生活费坚持三年
近日,在浙江万里学院的“励志访谈录”现场,一名贫困女大学生张虹的事迹感动了现场所有的人。来自丽水一个贫困小山村的她,高中三年,平均每天只花一元钱;终于考上大学了,面对昂贵的学费,她四处奔波打工;大学四年来她与家人团聚的时间只有10多天……
啃着馒头考上大学
张虹老家在丽水的一个小山村里,从小家境贫寒。
高中三年,她平均每天只花一元钱。早饭,买两毛钱一个的馒头吃,吃完早饭后,她又会买上三四个馒头,用塑料袋包起来放在被窝里,中饭和晚饭又是馒头就着辣酱吃。
在那样艰苦的环境里,张虹始终有一个信念:一定要上大学。高考后,张虹如愿考上了万里学院艺术设计与建筑学院。但是面对昂贵的学费,一家人都沉默了。
父母最终表示即便倾家荡产,也要让张虹上大学。看着父母无奈的表情,张虹毅然作出外出打工赚钱的决定,不管能赚多少,她都要为自己的大学梦努力奋斗。
张虹先去了一些服装店应聘服务员,但是店长看到张虹瘦瘦小小的样子,都婉言谢绝。最终,她在一家美食城找到了当服务员的工作。两个月的暑假很快过去了,张虹一共赚了1100元,她几乎没有花掉一分钱。就这样,张虹带着亲朋好友拼凑的学费和自己打工赚的的1000多元钱来到了宁波。
跳着拉丁舞赚学费
“宁波的每一样东西都贵得出乎我的意料。”原本以为通过自己在课余做兼职加上助学贷款,可以完成大学四年的学业,等来到宁波后张虹才发现生活原来这般困难。
“大学的第一个月花费特别大,什么东西都要自己买。”钱很快花完了,张虹不愿意伸手向家里要,便开始到处找兼职:在学校服装店做过服务员,国庆做过手机推销员……
大二的时候,一次在给一家健身房画壁画的过程中张虹得知这家健身房要招一个拉丁舞教练,一节课能赚100元钱。只在大一体育课学过一点拉丁舞的张虹太需要这份稳定的教练职业了,就斗胆向健身房经理撒慌,说自己有教拉丁舞的经验。
经理给了张虹试教的机会。但教拉丁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原本经验就不足的她第一节课就出尽了洋相,经理气得指着张虹骂道:“你给我下来!”执着的张虹不想失去这份工作,她再三恳求经理再给她一次机会。最后,经理甩下一句“明天不要再给我丢脸”后走了。
为了拥有这份兼职,之后每天,张虹就在寝室里对着电脑练,熄灯了她就跑到走廊上练。最后,凭着教授拉丁舞,张虹在大二这个暑假赚了4000多元钱。慢慢地她的拉丁舞跳得越来越好,她也深深地爱上了这份工作。
大三的暑假她一下子兼了三家健身房的拉丁舞教练,还和一家单位合办了少儿拉丁舞培训班。每天张虹都要穿着高跟拉丁舞鞋上5节课,一开始双脚都磨出了水泡,夏天水泡破了流脓,脚底都会粘在舞鞋上。但为了赶下一班课,张虹只能忍痛撕下舞鞋,匆匆赶往下一家健身房。
那个暑假,本来就瘦弱的张虹从93斤瘦到83斤。两个月下来,张虹凭着一股韧劲和执着赚了1.3万多元,加上学校6000元的助学贷款,她交上了大四一年的学费。
三年仅与家人相聚10多天
大学前三年,张虹每年都在过年前两天才匆匆赶回家;大年初二初三,当别人都还在享受一家人团聚的时候,张虹又踏上了回宁波做兼职的路途。现在已经是大四的张虹,整整三年多以来在家的时间加起来也只有10多天。
张虹的兼职路走得很艰辛,当拿到自己赚的钱时,她没舍得给自己改善一下伙食,而是先想到别人。四川地震时,张虹毫不犹豫地从生活费中拿出100元捐款;去年11月万里学院一名学生患了脑胶质瘤,她又捐了100元。但是张虹还是觉得自己帮助别人太少,“现在我自己能力有限,所以不能给他们很多 的帮助。”
张虹大四了,这也意味着她即将离开这个她奋斗了将近四年的大学。面对即将来临的毕业、找工作,张虹说她想好好从事她的专业,但也不想放弃自己拉丁舞教练的身份。她想一边工作的同时一边去做兼职,最大的愿望是能尽快还上助学贷款和家里欠下的一些债务。
~+~+~+~+~+~+~+~+~+~+~+~+~+~+~+~
调查显示国人着迷中国式奋斗故事 李小龙是典范
民调显示当下国人着迷中国式奋斗故事
75.8%的人认为李小龙的奋斗经历是现代青年创业典范
调查中网友投票选出了帮助李小龙成功的八大因素,依次是:自信 (85.9%),自强不息(76.1%),有理想、有志向(73.7%),爱国精神(64.5%),身怀绝技(53.0%),有个性(52.4%),包容大度(30.3%),谦和(13.8%)。
2008年很多行业都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国电影却逆势而上,创下了42亿元的空前票房。此间最大的亮点莫过于在去年年末上映的电影《叶问》和《梅兰芳》,它们都实现了一周票房过亿的神话。和之前火得一塌糊涂的电视连续剧《李小龙传奇》一样,这些作品都以真实的历史人物为原型,塑造了优秀中国人的典型形象,实现了票房和口碑的双赢。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新浪网对2406名网友进行的在线调查显示,66.0%的人看过《叶问》,52.9%的人看过《李小龙传奇》,30.2%的人看过《梅兰芳》,仅有8.4%的人三部作品都没看过。对这三部作品刻画的主人 公,43.7%的人最欣赏叶问,33.9%的人更青睐李小龙,8.0%的人最喜欢梅兰芳,还有8.5%的人表示对这三个人都很欣赏。
六成人认为叶问和梅兰芳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让国人感到骄傲和自豪
“我喜欢叶问。他对祖国和人民的大爱,对家庭的责任感,对弱者的谦逊和关怀,对敌人的仇恨,都展现了一名中国人的胸怀和气度。”武汉大学管理学院研究生唐彦将《叶问》看了三遍。她说,我们要向大师学习的不是技能,而是心胸,一种道德标准和对人对事的态度。
“我更喜欢梅兰芳。难以想象一个如此温和的人,一个地位低下的伶人,能在敌寇面前表现得如此不屈。他让我想到,很多普通的中国人都是平和善良的,但骨子里都带着一股刚劲儿和坚忍不拔的精神。”北京某广告公司职员吴哲说。
《叶问》和《梅兰芳》自去年年末上映以来,至今余热不减,经常有人将这两部电影的主人公进行比较。吴哲说,叶问和梅兰芳在形象气质上一刚一柔,但他们骨子里散发出的人文气质是相同的,谦逊温和却又嫉恶如仇,这些又是建立在他们对祖国的爱和自信之上的。
调查显示,对于叶问和梅兰芳两个人物,60.1%的人表示,他们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让国人感到骄傲和自豪;54.4%的人认为,他们展现了中国人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还有54.1%的人赞同他们作为中国人的代表,认为他们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人文之美。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高校艺术委员会理事、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陈旭光认为,电影作为大众化的艺术门类,票房与普通老百姓的期待心理有关。“中国大发展了,尤其是奥运之后,国人的民族自豪感高涨,希望看到这种扬眉吐气的片子。”
“叶问和之前的黄飞鸿、陈真等影视人物相比,其实并没什么新意。”影评人范坡坡说,但很多人喜欢《叶问》就是因为中国需要这样的电影来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向心力,影片中表现的那段屈辱的历史也在警醒我们,不要放弃拼搏,要继续努力。
“从叶问身上,你看到了中国人的什么品质?”本次调查中,人们给出的排序是:爱国精神(69.5%),身怀绝技(60.1%),谦和低调(58.0%),临危不惧(57.0%),自强不息(50.7%)。
而人们从梅兰芳身上看到的是:爱国精神(57.1%),谦和低调(40.8%),身怀绝技(32.7%),有骨气、讲义气(32.6%),尊师重道(30.8%)。
“中国人之所以对梅兰芳、叶问等人津津乐道,是因为他们认同和欣赏这些精神品质。大师是人们的需要和精神寄托。”范坡坡说,“李小龙也一样。但小龙这个人物除了拥有这些品质外,还有其他的现实意义。”
75.8%的人认为李小龙的奋斗经历是现代青年创业典范
2008年11月5日,讲述功夫巨星李小龙传奇一生的电视连续剧《李小龙传奇》在央视落幕。该剧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播出以来,创下全剧平均收视率11.3%、最高收视率14.8%的纪录。有人说,这部电视剧为李小龙的形象赋予了 一些新鲜的时代元素,实际上讲的是一个青年白手起家、艰苦创业的故事,堪 称青年创业的典范。
中国青年报社调中心与搜狐教育频道在该剧热播期间展开的在线调查 (4110人参与)显示,有75.8%的受访者认为,从无名小卒到武术大师兼电影明星,李小龙这种奋斗经历其实是现代青年创业的一个典范。
据中央电视台影视部汪主任透露,最初是打算将该剧放在央视八套播出,但经过集体研究,认为该剧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能充分体现民族精神,决定将其放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播出。“我们虽然之前就预期会有好的收视率,没想到创了收视新高,网上的热烈程度也超出我们的预期。”据统计,《李小龙 传奇》已获八年来央视平均收视率、最高收视率、平均收视份额、最高收视份额四项第一。
平时对武打剧并不“感冒”的高女士,一集不落地看完了《李小龙传奇》。 她说,“看着李小龙只身闯荡美国,感觉很不容易,但中国人就是这样不屈不挠、不卑不亢,他作为中国人的代表让我们都觉得扬眉吐气了。”
调查中,77.9%的人表示,李小龙身上的奋斗精神和强烈自信,恰好是青年需要的;49.8%的人认为该剧让国人感到骄傲和自豪;37.1%的人认为该剧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还有34.9%的人说,李小龙代表着一种理想的男性形象。
清华大学数理基科班大三学生小梁一个月前在网上一口气看完了《李小龙传奇》。他感叹,“李小龙能抓住机会,发挥自己的武术特长,从开武馆到把中国武术运用到电影里,是学有所用,开辟了一条创业的道路,值得现代青年学习和效仿。”
“一个平民子弟,经过艰苦努力获得一身绝技,然后闯荡世界,他的努力最终得到回报。这样的故事在如今的中国并不鲜见,关键就在于你是否有足够的自信和努力。”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陆绍阳说。
调查中网友投票选出了帮助李小龙成功的八大因素,依次是:自信(85.9%),自强不息(76.1%),有理想、有志向(73.7%),爱国精神(64.5%),身怀绝技(53.0%),有个性(52.4%),包容大度(30.3%),谦和(13.8%)。
“此片的出现可谓恰逢其时。”陆绍阳说,目前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青年就业面临一定困难。这个时候,青年更需要李小龙这样一个精神上很强大的人给他们激励,做他们的榜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