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可能说了很多话,也可能只是听别人说话。。。
今天你可能做了很多事,可是想做的不是这些事。。。
到了夜晚,你还想听什么,做什么?
CVC中文广播电台,星期一到五,晚上八点到十点,聆听夜语
于玲听你说说话、聊心事。。。

2009年7月1日

星期三 - 心情小故事

~+~+~+~+~+~+~+~+~+~+~+~+~+~+~+~
别为满足欲望找借口

有个富商修习佛典多年,认为自己深受感化,决定变卖华丽的房屋,抛弃万贯家财,只穿着单薄的修道服,到山中过着清贫的生活。几天过去,他的修道服肮脏不堪,还发出阵阵汗臭味,他于是下山来,想到附近村落向人要一块布用来缝修道服。村民认为他是虔诚的修道人,大方地给了他一块布。

上山没几天,他又发现唯一一件换洗的衣服被老鼠咬破了,于是又下山,向村民要了一只猫。几个星期过去,他发现猫儿越来越瘦,原来老鼠都被抓光了。可是猫儿又没办法和他一样吃斋,热心的村民便又送他一根钓竿,好让他钓鱼来喂猫。但修道人却很苦恼,因为他必须遵守不能杀生的诫律,怎么可以钓鱼来喂猫呢?

接着他再次下山,在村落中找到一名乞丐,雇用乞丐帮他养猫。

这名修道人很快就发现,自己化缘得到的一点食物,根本无法喂饱两个人。于是他用茅草搭建简陋的庙宇,用木头雕刻了佛像,靠着信众奉献的微薄香油钱,刚好支付两人的生活开支。

但每到下雨天,都有信徒向他抱怨茅草屋不停漏水,实在很麻烦。于是,他便开始募款,不久后筹足经费,兴建起水泥搭建的庙宇。

然后又有信徒觉得木雕神像实在太草率,捐赠了精雕细琢的昂贵佛像。此后,前来参拜的信徒越来越多了。

几年后,庙宇被装修得一片金碧辉煌,修道人某天清点自己的财产,赫然发现自己的存款竟比过去做生意时更多。

心的体验

某天我突然想起学生时期在外地租屋的生活,当时没什么钱,只能分租公寓的一间雅房,小小的房间摆上床与书桌,就几乎没有其他空间,连厕所也必须和好几个人共享。如今我坐在还算宽敞的家中,问我自己:现在还愿意住那样的地方吗?我给自己的答案又快又肯定:绝对不愿意!我突然想起一句老话:“由简入奢易,由奢入简难。”

我想,这句话不是要我们弃绝所有物质享受,而是要提醒人们“自制”的重要,不要让自己的欲望不断膨胀,更不要为满足自己的欲望,不断地找合理化的借口。否则,就会像故事中的修道人,在不断扩张自己的欲望后,暮然回首,才发现早已失去了当时的初衷。

~+~+~+~+~+~+~+~+~+~+~+~+~+~+~+~
忘了加油的加油站

男子开着敞篷跑车在海边公路上奔驰,海风轻抚着他的双颊,湛蓝的海水反射着灿烂的阳光,真是惬意极了!突然,他发现油表显示汽油就要用尽,于是便将轿车驶入路边一家加油站。 “欢迎光临!”加油站的员工热情地招呼他。

“汽油加五百元。”男子说。等待加油的过程中,有服务人员送茶水,有人递来冰凉的毛巾,还有两个人提着水桶,开始帮他洗车。男子对这家加油站的服务真是满意极了!

“总共是五百元,谢谢您!”

男子将油钱交给服务人员,启动跑车,哼着歌,继续他的旅程。但是,大概开了十几分钟,轿车却再也无法开动了。男子下车检查了老半天,却没发现任何异状。再仔细一看,男子恍然大悟:原来不是汽车故障,而是刚刚加油站的员工七手八脚忙着服务,根本就忘了加油!


心的体验

我们常把“忙”字挂在嘴边,就连久未见面的亲友相见后,也不免互问一声:“最近忙不忙啊?” “忙”这个字,似乎取代了“吃了没? ”,成为现代人的问候语呢!

但想一想,我们的“忙”是“真忙”,还是“瞎忙”?如果是“瞎忙”,那还值得我们继续忙吗?

~+~+~+~+~+~+~+~+~+~+~+~+~+~+~+~

星期三 - 心情测试

~+~+~+~+~+~+~+~+~+~+~+~+~+~+~+~
KTV唱法看出你的感情

你们喜欢唱KTV吗?看看自己或朋友是哪一种唱法呢?

A、闭着眼睛唱

B、不管音阶、扯撕嗓子唱

C、讲究动作、仪态

D、两手紧握麦克风


解析:


选择 A :

想必你一定是个感情丰富而坦率的人,当你遇到热中的事物你就会一头的栽下去,而且不理会别人的想法、看法。但可别太沉醉于自己的的感觉而忘了周遭人。。。否则惹得大家嫌弃或躲避你都不知喔!要注意呢!


选择 B :

相信你平常积压了太多压抑所以才会在唱歌中尽情的发泄出来。基本上会这样唱歌的人有一种豪放的气魄,属于那种“阿沙力”的人,这才是你的真本性喔!别太压抑自己喔!


选择 C :

相信你一定是颇有生活情趣的人,你不喜欢呆板的事物,是个善变的人, 属于热情的典型,会去追求所爱的人事物。但你这样会让人觉得你很花心!外遇也有可能找上你。


选择 D :

想必你是一个很容易紧张。羞涩的人,你是不是觉得自己很不引人注意,常觉得孤独呢?

~+~+~+~+~+~+~+~+~+~+~+~+~+~+~+~

星期三 - 心情好新闻

~+~+~+~+~+~+~+~+~+~+~+~+~+~+~+~
猫与狗的第三次世界大战

美国与伊拉克的战事一直都是国际间的焦点,而埃及一名11岁的女童珍娜,竟然亦对此大表关注,更写下一本名为《猫与狗的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图书,讲述猫和狗联手阻止战争的发生,希望可以从中感动各国人士不要再发动战争,从而促进世界和平。

据介绍,故事中的猫猫叫星星,来自伊拉克;而小狗叫史蒂夫,来自美国。它们在书中联手阻止了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将全人类从危机中拯救出来。珍娜表示,她写出这个故事的灵感是来自电视的新闻报道,她知道美伊战争令很多小朋友的父母双亡,生活无依无靠,因此希望可以透过自己创作的故事,感染世人努力争取和平。

日前,珍娜的新书正式面世,而她亦瞬即成为了同学眼中的名人,更有很多人前来要求签名。珍娜现时最希望大家看完她的书,便不要再挑起战争,也不要再互相报复,令全世界迈向和平的未来。

其实,今次已经不是珍娜第一次出书,自少喜爱阅读而又天资聪颖的她,原来去年她就出版过一本取材来自铁达尼号的故事书。而接下来,她还会为一部儿童电视剧写剧本,相信届时定必又再引起当地热潮。

~+~+~+~+~+~+~+~+~+~+~+~+~+~+~+~
90后少女孩背纹祖父遗容惹争议

围殴同学、为享乐自愿卖淫、甚至烧银纸点烟作乐……这些「90后」的行为一直成为社会的舆论焦点。近日网上再有一名「90后」少女为了纪念去世的祖父,于肉背纹上祖父遗容而引发网友们的争议。

近日内地网站广泛流传着一则图文并茂讲述一名「90后」的少女,为了纪念去世的爷爷而将老人头像纹在肉背,帖中配有的8幅图片可见一女孩趴在床上接受刺青,女孩时而面带微笑,时而表情痛苦,最终少女在背上纹了一张慈祥的老人肖像。

网友对这名「90后」少女的行为展开了激烈讨论,反对者认为这种个人行为不值得提倡,甚至认为这又是「90后」年青人的炒作,甚至有网友讽刺何不「左脚纹爷爷,右脚纹嫲嫲,左臂纹爸爸,右臂纹妈妈?」

看来90后的印象一时间无法改变,但有人反对也有人表示对该名「90后」少女的行为表示谅解,他们认为「忍受刺青的疼痛,都必须拥有足够坚定的力量来支撑」,这是个人对离世亲人的一种纪念方式,呼吁大众不要对「90后」存有偏见,抹杀后人对先人的一片孝心。

~+~+~+~+~+~+~+~+~+~+~+~+~+~+~+~
调查发现日青年宁加班不拍拖

有欣赏日剧习惯的朋友不难发现,许多日本女性在结婚后都会选择当全职家庭主妇,此外在过去十多、二十年间,亦有不少日本青年喜欢当「飞特族」(freeter)、尼特族(NEET,Not currently engaged in Employment, Education or Training),不过这种社会趋势正逐步改变。

「日本生产性本部」访问了3200名于4月开始踏入社会工作的年青人,调查发现在经济不景下,日本年青人对工作的重视程度正大大提升:

极度担心裁员

日本企业「在一间公司打死一世工」、按年资晋升的传统已不复存在。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接近半数刚打入社会的年青人都对前景感到不安,46%的受访者表示担心自己遭裁员,更有28%的人担心公司倒闭。

为加班宁舍约会

随了经济不景,随着女性地位提高,加上在不少女士眼中日本男性越来越靠不住,亦令女士们对于自己工作的重视程度大为提高,当中不乏为了表现自己的工作能力,宁愿多OT不去约会的朋友。在调查中表示愿意放弃约会加班的女数 达八成八,而男性方面亦有七成九。

积极参加相睇活动

在八、九十年代的朋友过去都会认为「相睇」是老土、专制的结婚仲介活动,就算到目前这种观念仍然挥之不去。不过时下年青人却积极参加「相睇」的变体活动,如集体约会Party,甚至是专门寻找结婚对象的社交活动。是次调查 发现,35%的男性和26%的女性认为,若不积极多参与这类活动,将无法寻觅理想的另一半。

~+~+~+~+~+~+~+~+~+~+~+~+~+~+~+~
为何对着右耳朵说话更中用?

研究显示向人的右耳朵传递信息更管用,但右耳朵已在接听电话怎么办?

一项调查见证,若想有效沟通,对着人的右耳朵说话比对着左耳朵说更有用。

实际上,科学家早就发现人的左脑在处理语言信息方面的功能超过右脑,而右耳接收的信息更可能送到左脑处理。

不过这次的试验和往常不同,不是在实验室里进行,而是在迪厅里展开的。

三部曲

意大利中部邓南遮大学(Università G. d'Annunzio)研究人员的调查共分三个部分。

他们首先对286名在吵闹迪厅里跳舞的人的交流沟通进行了细致观察,发现其中72%的交流都是通过右耳接受信息。

而后研究人员分别走到160个跳舞者身旁,做出说话的口型,但不作声,等看这些人的反应。结果,58%的人把右耳贴近说话者的嘴,而只有42%把左耳送过来。

在第三项试验中,调查者贴近跳舞者耳旁要求对方给一支卷烟,有时对准左耳,有时对准右耳。他们发现在右耳里提出要求更可能得到满足。

耳朵有分工

调查者之一卢卡•托马西(Luca Tommasi)说,两个耳朵的差别不在于它们效力不同,尽管这在先前的研究中已经显示出来,而在于它们优选处理哪一类的信息。

而把信息送入右耳,更容易送到可能做积极反应的大脑部位。

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UCL)认知神经科学学院教授索菲•斯哥特(Prof Sophie Scott)同意这种论断。

“多数人都用左脑处理语言,而且虽然不能完全一刀切,但通常从右耳传入的信息都会送到左脑处理。”

她说,相比之下右脑更多地会参与情感分析之类的活动,并说如果观察人们接电话,也会发现更多的人会把话筒贴近右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