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可能说了很多话,也可能只是听别人说话。。。
今天你可能做了很多事,可是想做的不是这些事。。。
到了夜晚,你还想听什么,做什么?
CVC中文广播电台,星期一到五,晚上八点到十点,聆听夜语
于玲听你说说话、聊心事。。。

2008年9月4日

星期四 - 心情小故事

~+~+~+~+~+~+~+~+~+~+~+~+~+~+~+~
名医匾额

妇产科的李医生行医多年,通过努力,使许多不孕不育的家庭有了孩子。

最近他收到了一块向他表示感谢的匾额,但大家看了总觉得有些别扭,原来上面刻着金光灿灿的四个大字--- 无中生有。

~+~+~+~+~+~+~+~+~+~+~+~+~+~+~+~
志愿是当小丑

同样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在作文中说他们将来的志愿是当小丑。中国的老师斥之为:「胸无大志,孺子不可教也!」 外国的老师则会说:「愿你把欢笑带给全世界!」


  ——身为长辈的我们,不但要求多于鼓励,更以狭窄界定了成功的定义。

~+~+~+~+~+~+~+~+~+~+~+~+~+~+~+~
学会体谅他人

妻子正在厨房炒菜。

丈夫在她旁边一直唠叨不停:「慢些。小心!火太大了。赶快把鱼翻过来。快铲起来,油放太多了!把豆腐整平一下。哎唷,锅子歪了!」

「请你住口!」妻子脱口而出,「我懂得怎样炒菜。」

「你当然懂,太太,」丈夫平静地答道:「我只是要让妳知道,我在开车时,妳在旁边喋喋不休,我的感觉如何。」


学会体谅他人并不困难,只要你愿意认真地站在对方的角度和立场看问题

http://www.blogger.com/post-edit.g?blogID=1776151940420867633&postID=6115322113519082335
~+~+~+~+~+~+~+~+~+~+~+~+~+~+~+~
“我是这辆车的司机!”

一辆载满乘客的公共汽车沿着下坡路快速前进着,有一个人在后面紧紧追赶着这辆车子。

一个乘客从车窗中伸出头来对追车子的人说:“老兄!算啦,你追不上的!”

“我必须追上它,”这人气喘吁吁地说:“我是这辆车的司机!”


有些人必须非常认真努力,因为不这样的话,后果就十分悲惨了!然而也正因为必须全力以赴,潜在的本能和不为人知的特质终将充分展现出来。

~+~+~+~+~+~+~+~+~+~+~+~+~+~+~+~
“猪!”

张三在山间小路开车,正当他悠哉地欣赏美丽风景时,突然迎面开来的货车司机摇下窗户大喊一声:“猪!”

张三越想越气,也摇下车窗大骂:“你才是猪!”刚骂完,他便迎头撞上一群过马路的猪。


不要错误地诠释别人的好意,那只会让自己吃亏,并且使别人受辱。

~+~+~+~+~+~+~+~+~+~+~+~+~+~+~+~
一个半朋友

我爷爷给我讲过一个这样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仗义的广交天下豪杰的武夫。他临终前对他儿子说:“别看我自小在江湖闯荡,结交的人如过江之鲫,其实我这一生就交了一个半朋友。

儿子纳闷不已。他的父亲就贴近他的耳朵交代一番,然后对他说:“你按我说的去见见我的这一个半朋友,朋友的要义你自然就会懂得。”

儿子先去了他父亲认定的“一个朋友”那里。对你说:“我是某某的儿子,现在正被朝廷追杀,情急之下投身你处,希望予以搭救!”这人一听,容不得思索,赶忙叫来自己的儿子,喝令儿子速速将衣服换下,穿在了眼前这个并不相识的“朝廷要犯”的身上,而自己儿子却穿上了“朝廷要犯”的衣服。

儿子明白了:在你生死攸关的时刻,哪个能与你肝胆相照,甚至不惜割舍自己亲生骨肉来搭救你的人,可以称作你的一个朋友。

儿子又去了他父亲说的“半个朋友”那里。抱拳相求把同样的话诉说了一遍。这“半个朋友”听了,对眼前这个求救的“朝廷要犯”说:“孩子,这等大事我可救不了你,我这里给你足够的盘缠,你远走高飞快快逃命,我保证不会告发你... ...”

儿子明白了:在你患难的时刻,那个能够明哲保身、不落井下石加害你的人,也可称作你的半个朋友。

那个父亲的临终告诫,不仅仅让他的儿子,也让我们懂得了一个交友的道理:你可以广交朋友,也不妨对朋友用心善待,但绝不可以苛求朋友给你同样回报。善待朋友是一件纯粹的快乐的事,其意义也常在此。如果苛求回报,快乐就大打折扣,而且失望也同时隐伏。毕竟,你待他人好与他人待你好是两码事,就像给予与被给予是两码事一样,你的善只能感染或者淡化别人的恶,但不要奢望根治。当然,偶尔你也会遇上像你一样善待你的人,你该庆幸那是你的福气,但绝不要认定这是一个常理。

因为人生只有一个半朋友。

~+~+~+~+~+~+~+~+~+~+~+~+~+~+~+~
王维的诗作“相思”

红豆产于南方,结实鲜红浑圆,晶莹如珊瑚,南方人常用以镶嵌饰物。传说古代有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地,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人们又称呼它为“相思子”。唐诗中常用它来关合相思之情。而“相思”不限于男女情爱范围,朋友之间也有相思的,如苏李诗“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即著例。此诗题一作《江上赠李龟年》,可见诗中抒写的是眷念朋友的情绪。

“南国”(南方)即是红豆产地,又是朋友所在之地。首句以“红豆生南国”起兴,暗逗后文的相思之情。语极单纯,而又富于形象。次句“春来发几枝”轻声一问,承得自然,寄语设问的口吻显得分外亲切。然而单问红豆春来发几枝,是意味深长的,这是选择富于情味的事物来寄托情思。“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杂诗》)对于梅树的记忆,反映出了客子深厚的乡情。同样,这里的红豆是赤诚友爱的一种象征。这样写来,便觉语近情遥,令人神远。

第三句紧接着寄意对方“多采撷”红豆,仍是言在此而意在彼。以采撷植物来寄托怀思的情绪,是古典诗歌中常见手法,如汉代古诗:“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即著例。“愿君多采撷”似乎是说:“看见红豆,想起我的一切吧。”暗示远方的友人珍重友谊,语言恳挚动人。这里只用相思嘱人,而自己的相思则见于言外。用这种方式透露情怀,婉曲动人,语意高妙。宋人编《万首唐人绝句》,此句“多”字作“休”。用“休”字反衬离情之苦,因相思转怕相思,当然也是某种境况下的人情状态。用“多”字则表现了一种热情饱满、一往情深的健美情调。此诗情高意真而不伤纤巧,与“多”字关系甚大,故“多”字比“休”字更好。末句点题,“相思”与首句“红豆”呼应,既是切“相思子”之名,又关合相思之情,有双关的妙用。“此物最相思”就象说:只有这红豆才最惹人喜爱,最叫人忘不了呢。这是补充解释何以“愿君多采撷”的理由。而读者从话中可以体味到更多的东西。诗人真正不能忘怀的,不言自明。一个“最”的高级副词,意味极深长,更增加了双关语中的含蕴。

全诗洋溢着少年的热情,青春的气息,满腹情思始终未曾直接表白,句句话儿不离红豆,而又“超以象外,得其圜中”,把相思之情表达得入木三分。它“一气呵成,亦须一气读下”,极为明快,却又委婉含蓄。在生活中,最情深的话往往朴素无华,自然入妙。王维很善于提炼这种素朴而典型的语言来表达深厚的思想感情。所以此诗语浅情深,当时就成为流行名歌是毫不奇怪的。

~+~+~+~+~+~+~+~+~+~+~+~+~+~+~+~

星期四 - 心情好新闻

~+~+~+~+~+~+~+~+~+~+~+~+~+~+~+~
从身体信号判断所缺营养素

营养素是维系人体健康的重要物质,如果人体中缺乏某种营养素,相应的也会在身体上出现某些细节变化。这些细节变化就像是一盏盏“信号灯”,准确读懂他们,及时补充相应的营养,健康才会常伴身边。


信号1:头发干燥、变细、易断、脱发可能缺乏的营养:蛋白质、脂肪酸

营养对策:每日尽量保证150克肉、1个鸡蛋、250毫升牛奶的食物摄入量,补充蛋白质和脂肪酸。


信号2:夜晚视力降低

可能缺乏的营养:维生素A

营养对策:增加胡萝卜和猪肝等食物的摄入量。两者都富含丰富的维生素A。应注意的是,维生素A是溶解于油脂而不溶解于水的物质,因此用植物油烹炒胡萝卜比生吃胡萝卜,对维生素A的吸收率更高。


信号3:舌炎、舌裂、舌水肿

可能缺乏的营养:B族维生素

营养对策:长期进食精细米面和吃素食,很容易造成B族维生素的缺乏。为此,饮食应粗细搭配、荤素结合。有吃素习惯的人,每日应补充一定量的复合维生素B族药物制剂。


信号4:嘴角干裂

可能缺乏的营养:维生素B2

营养对策:维生素B2在动物肝脏、鸡蛋黄中含量较为丰富。有条件的每周应吃1次(150克)猪肝,每日至少应喝250毫升牛奶,吃1个鸡蛋。


信号5:牙龈出血

可能缺乏的营养:维生素C

营养对策:维生素C主要来源于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中,如辣椒、菠菜、番茄、橘子、橙子等,应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其中,蔬菜以凉拌为好。


信号6:味觉减退

可能缺乏的营养:锌

营养对策:适量增加贝壳类食物,如牡蛎、扇贝等。另外,每日确保1个鸡蛋、150克红肉和50克豆类的摄取量也是补锌的好办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