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家用耳朵「写」40万字小说
六年前的一场大病,令一个原本拥有幸福家庭,璀璨未来的青年,一瞬间全数瓦解。失去光明后,他终日以酒精麻醉自己,甚至断绝与外间的联系,幸运的是他自暴自弃一年后,在残联工作人员一次「打赌」的激励下,终于重立自信 成为网络作家,并用耳朵谱写出40万字的小说。
一部叫《奇迹天地》的网络小说,讲述一个青年从光明走向黑暗,再从一系列的奇迹中走向成功的感人故事,故事中的男主角俨如现年35岁的陈光炅的写照。千禧年他与相恋八年的女友步入婚礼的殿堂,可惜三年后他竟被证实患上「 视网膜色变」,翌年他正式失明,为了不拖累他人,那年他主动提出跟太太离婚,此后,他自我放弃生活一年。
2005年,四川当地残联工作人员上门走访陈光炅,更用激将法与他打赌「如果盲人经过培训也能使用电脑,你就跟我们去学按摩!」就此陈光炅透过残联开设的电脑培训班,利用盲人专用的读屏软件掌握了电脑的使用方法,并且在父 亲的介绍下成为网络签约写手,用耳朵创作《奇迹天地》此部网络连载小说。 连载三个月来,他的小说广受好评,吸引众多读者追捧。
从「刚患病时,我根本无法接受自己即将失明的现实」,到现在他以开设盲人按摩店为目标,继续撰写自己的小说,陈光炅靠耳朵「写」出了不一样的人生 。
~+~+~+~+~+~+~+~+~+~+~+~+~+~+~+~
大象能模仿卡车行驶时发出的声音
科学家日前表示,并不是只有小孩子在摆弄玩具汽车时会模仿引擎发动的声音,他们发现大象也能发出类似的叫声,只不过这种声音更像非洲高速公路上来往卡车发出的隆隆声。
据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网站3月23日报道,进行这项研究的科学家表示,与鹦鹉、某些鸣禽、海豚和人类一样,大象具有模仿声音的能力。动物学家乔伊斯·普尔是安博塞利大象研究计划的负责人,也是第一个注意到这种现象的人。她在肯尼亚安博塞利国家公园(Amboseli National Park)里,发现了一群半野生的、孤儿大象的象群发出了不同寻常的奇怪叫声。普尔曾试图通过声音来追踪一只名为米爱卡的雌性大象,但是这只10岁大象出色的模仿能力让普尔的任务变得并不简单。普尔说:“有些时候,我简直分不清究竟是远方的卡车发出的声音还是米爱卡的叫声,这让我非常好奇,我想是不是米爱卡能够模仿卡车行驶的声音呢?”
普尔还表示,米爱卡这个象群中的其它成员也被人们发现能够发出类似的声音,而这种声音和以前曾记录在案的任何一种大象的叫声都明显不同。普尔猜测,米爱卡是在繁忙的内罗毕至蒙巴萨高速公路附近,模仿卡车发出的声音的。米爱卡的围栏距内罗毕至蒙巴萨的高速公路间大约有2英里(3公里)的路程,为了打发无聊的夜晚,米爱卡开始模仿远处公路上隆隆的车声。
对于大象为何会模仿汽车的声音,还有另外一个可能的解释,即米爱卡模仿这种声音可能单单是因为它喜欢卡车发出的这种隆隆声。对此,普尔解释说:“或许,这种声音能让米爱卡感到愉快,就像我们听到嗡嗡声会觉得舒服一样。”她还同时指出,无论大象模仿这种声音的动机是什么,最主要的一点是,大象确实能够发出这种声音。“这说明它们能发出不同寻常的新奇的声音,这些声音是它们通过模仿其它动物或是机器学来的。而这种行为在哺乳动物中极其少见。”普尔的发现作为一项研究的中心内容被发表在本周的科学期刊《自然》上。普尔和这篇文章的合著者认为,大象这种群居生活的动物通过模仿声音,来帮助各自之间保持联系。文章中还提到了一只名叫卡利莫罗的23岁雄性非洲象。卡利莫罗生命中有18年的时间是和瑞士巴塞尔动物园的亚洲象生活在一起的。与非洲象不同,亚洲象通常是发出“喳喳”的声音来彼此联系的。卡利莫罗学会模仿这种声音后,它几乎拒绝再接受任何其它的声音。
研究者表示,这是人们首次发现非灵长类的陆地哺乳动物具有模仿,学习声音的能力。在野生环境中,大象经常要在距离很远的时候,彼此进行沟通和交流,这时它们会使用低频叫声和同一象群中的其它成员保持联系。有试验证实,大象可以在1.5英里(2.5公里)的距离之外,分辩出象群中特殊个体的叫声。所以,具备一种独一无二的可识别的叫声无疑是非常有用的,就像米爱卡发出的这种低沉的,卡车一样的隆隆声一样。
普尔表示,这种与众不同的叫声好像是一种声音信号,这种信号是针对这只大象的亲人或者和它关系非常紧密的其它大象发出的。她说:“在关系复杂又呈流动性的象群中,声音的模仿可能是被用来进行维持个体和特殊动物群体间的关系的。”
~+~+~+~+~+~+~+~+~+~+~+~+~+~+~+~
美女售货员减低顾客消费意欲?
有些老板想自己店内的商品大热大卖,会刻意招聘貌美的售货员作为店铺「生招牌」,期望美女店员为店铺多多招揽生意。不过,最近外国的研究人员就发布出一份最近的调查报告,结果可能刚刚相反,原来当女性在购买产品时若见到售货员比自己更有吸引力,反而不购物的机会率便会降低。
研究小组今次共找来了341名妇女进行调查访问,再派出两名女售货员向在场受访者推销化妆品及手机,而其中一名职员甚具吸引力,另外一名则比较略欠姿色。结果发现,女士们都更偏向购买欠缺吸引力职员的产品。
专家指出,当女士们购买化妆品、首饰、服饰等想让自己变得更美的产品时,若进入到店铺看见比自己更具吸引力的女工作人员,很容易就会产生出「对抗」或「受到威胁」的情绪,往往她们就会避免在此商店中购物。
纵使如此,研究却指出大型连锁店就不必因此而担心找明星代言产品会影响到消费者的选择,因为原来公众并不会考虑到名人对他们的「威胁」,仅会考虑到店员的「威胁」而已。
有些人或许认为,若然你的商店是以售卖电器、电脑等男性客户较留意的商品,便大可起用美女店员。其实这并不尽然,因为现时大部分男性在购物时往往受到女伴的影响,所以若男士购物时有女伴在身,「美人计」仍然不是行销的好办法。因此,商家们若要成功将自己的产品推广出去,似乎真的要细心观察自己的客户群及捕捉他们的心理。
~+~+~+~+~+~+~+~+~+~+~+~+~+~+~+~
八成英国人愿为手机弃酒精性爱
手机对于我们日常生活究竟有多重要?英国最近就针对这个问题出炉了一份统计报告,结果显示大部分英国人都表示不能想像离开手机的生活将会如何,他们甚至认为即使抛弃酒精、朱古力甚或性爱都不能没有手机。
是次研究由英国调查机构Lumison负责进行,而该公司的CEO就透露,受访者当中有超过四分之三的市民都表示不能离开手机生活超过一天,可见英国人对手机及高科技的依赖程度可谓与日俱增。
有趣的是,调查更要求受访者将手机与其他物品的重要性进行比较,结果有超过六成人都认为手机比朱古力重要,另外亦有很多人指手机比酒精及性爱更为重要,他们愿意舍弃酒精及性爱来保留使用手机。
除了手机之外,研究亦调查了现时人们使用信件的频率。超过62%的受访者均表示在过去一个月内都没有寄过信,另外有19%的人甚至在过去五年都没有再邮寄过任何信件,原因是他们大多数都转用了电子邮件来代替寄信这种传统的沟通方式。
对于是次研究,相信最开心的必然是一众手机公司及从事通讯科技行业的朋友,因为手机业务的前景无疑是一片光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