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可能说了很多话,也可能只是听别人说话。。。
今天你可能做了很多事,可是想做的不是这些事。。。
到了夜晚,你还想听什么,做什么?
CVC中文广播电台,星期一到五,晚上八点到十点,聆听夜语
于玲听你说说话、聊心事。。。

2009年5月20日

星期三 - 心情好新闻

~+~+~+~+~+~+~+~+~+~+~+~+~+~+~+~
树上办音乐会树下掌声如雷

夏的午后,在哪里弹琴击鼓才够「酷」?国立高雄师范大学美术系的学生说,在四层楼高的老榕树上。

在攀树专家苏俊郎、雕塑家吕沐芢指导下,昨日有九名热爱音乐的大学生爬上桥头糖厂内的大树上举办音乐会,民众听得如痴如醉;当学生们演奏完毕平安回到地面时,现场响起如雷掌声。

任教于高师大美术系的吕沐芢谈到这次音乐会源起。三周前,他带着学生到桥头糖厂找正在桥仔头文史协会驻地教学的苏俊郎学爬树,希望借攀爬过程,让大家体会身体姿态的美感。

几位热爱音乐的学生随口说,想在树上弹吉他、唱歌。吕沐芢顺水推舟,鼓励学生办一场「树上音乐会」。

九名学生选择糖厂内一棵百年历史的老榕树,昨日下午带着吉他、贝斯、大提琴、锣及整套爵士鼓,爬上约四、五层楼高处演奏。音乐会主题为「春噪」,还绑上黄色「施工危险」塑胶条,营造飘逸的视觉美感。

为呼应浑然天成的树上舞台,学生演奏的曲调也相当即兴自然,甚至当场来段清唱;还有学生从树上洒下绿豆,将清脆落地声当作演出的一部分,强调艺术无须外求,生活中俯拾即是。

参与演出的学生蔡宗哲说,很多人以为艺术只是画室里的事,其实艺术无所不在,「当我们爬到树上,艺术的范围竟变得如此宽广!」

苏俊郎表示,协助学生爬上树得花半小时,得固定乐器、检查枝干稳定度,准备工作很繁琐。每条攀树绳索至少可承重三千公斤,虽然树上演奏看起来惊险,但绝对安全。

~+~+~+~+~+~+~+~+~+~+~+~+~+~+~+~
国家天文台通报7月22日日全食观测活动

5月19日上午,“2009国际天文年日全食观测和科学普及活动周”新闻发布会在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举行,通报7月22日日全食观测活动。

2009年7月22日上午8时左右,将发生本世纪最重要的一次日全食,中国是最佳观测地。从初亏至复圆长达两个多小时,中国境内可以看到的长达日全食时间可达6分钟,全食带宽度可达250公里。中国境内自西向东经过西藏南部、四川中部、湖北南部、河南南部、安徽南部、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和上海等省市地区。

日全食是日、月、地三体位置处于一个特殊相位时发生的天象。日全食为观测太阳色球和日冕高层大气以及地球电离层和重力结构及变化提供了难得的机会。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将组织系列日全食科学观测课题,在日全食期间进行光学、近红外及射电波段的多波段联合观测,研究太阳的色球、日冕物理性质、太阳系行星以及地球电离层和重力变化规律等。

日全食期间,中国科学院天文口有关天文台站将联合当地政府,以“2009国际天文年日全食观测和科普活动周”的形式,举办多点互动的科普活动,藉此大力普及科学知识,推动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这些处于全食带中心线的城市已经结合当地文化特点,策划和组织了一系列日全食观测和科普活动。藉此大力普及科学知识,推动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天文学会和国家天文台联合向铜陵、桐城、黟县、嘉兴、苏州、高淳、常州、无锡等八个城市颁发了“2009年日全食指定观测点”的牌匾和证书。这些处于全食带中心线的城市已经结合当地文化特点,策划和组织了一系列日全食观测和科普活动。

日全食的发生,为科学研究、科普教育和观光旅游带来了机遇。但是,日全食也会自然环境和社会正常运动带来影响,如果政府和相关部门没有对应措施,甚至可能造成重大的事故和事件。突然间长达五分多钟的“黑天”,可能对道路交通、航运、高空和野外作业、建筑施工、医疗、教学、商业活动以及社会治安等带来安全隐患。日全食造成的天体的引力、光度等变化,有可能会对通信系统、网络的传播、电力输送和使用产生不确定的影响。此外,在日全食发生的某些阶段,如果不采用科学的观看方法,也将会对人类的研究造成伤害,甚至造成观看者永久失明。在以往的日全食观赏中,屡有发生这种伤害实践。

观测日全食时,应尽可能选择晴天的地区,并且要注意眼睛的安全。因为太阳光比月光强一百万倍,所以不能用肉眼或者通过没有减光设备的望远镜直接观看,否则容易造成视网膜损伤,甚至失明。日偏食期间,比较安全的方法是戴一副日全食观测镜,或者用装有墨水的水盆通过反射观看。用望远镜观测时一定要在目镜或探测器前加滤光片,以免灼伤眼睛。全食期间,可以用肉眼来直接观看,用望远镜拍摄之前,要去掉减光板或滤光片。

~+~+~+~+~+~+~+~+~+~+~+~+~+~+~+~
英国毛织爱好者耗时23年编织微缩小镇

综合外电报道,英国肯特郡的一个村庄变成了毛线纺织成的微缩艺术品。一群纺织爱好者23年前开始这一浩大工程,花了数千个小时,完成了这一巨作。

1986年,一群来自Mersham下午俱乐部(老年人组织)的成员在杂志上读到了一篇文章,报道称,邻近的村庄已在线织上开了这一先河,这群不服老的成员决定尝试一下,然后就再也没停止过。23年来,俱乐部成员孜孜不倦,乐此不疲。

微缩艺术品的原型是肯特郡的Mersham村庄。一草一木、一房一瓦、商店教堂、公园酒吧、学校邮局等他们都尽量依照原样进行编织,最后共塑造了60多处景观。小到公用电话、垃圾桶,大到球场,都在这些作品上呈现。前来参观纺织作品的村民甚至还能从中找到自己家的房屋。

完成这样的作品需要精心的策划。比如,俱乐部成员首先需要拍照,以便按照照片上的图样进行编织,有时他们还需要用纸板设计出模型,然后按照模型进行编织。

由于作品数目繁多,运输成了个问题。为此,不得不将这些仿制品一分为二,然后装运,四处展览。这些作品展览甚至带来一万英镑的收入,俱乐部将这笔钱捐给了当地政府。

不过,俱乐部刚开始的12名创立者目前大多数都已离开人世了。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