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络表情符号诞生25年
1982年9月19日,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研究人工智能的斯科特·法尔曼教授在大学的电子公告牌上建议,用“:-)”这个符号表示笑话,用“:-(”表示需要严肃对待的问题。这样,网络使用者就能避免网上交流产生的误解。从此网络表情符号得到了迅速普及和使用,美国大学的电脑爱好者纷纷开始使用这些符号,此后各国网民和各类技术人员又创造了大量的错综复杂的表情符号。
红遍全球
“微笑”符号的受欢迎程度远远超出了法尔曼预计。它迅速成为微机使用者的心爱符号,以它为蓝本,还有人创造出了一些新的符号,比如“眨眼微笑”符号“;-)”和更为简洁的“:)”。
在个人电脑与互联网普及后,“微笑”符号更是传到了世界各地,微软公司等推出的MSN等即时通讯软件还纷纷预设了笑脸图标。法尔曼说,他个人更喜爱文本形式的“微笑”,因为它比笑脸图标更“异想天开”。
各具特色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我们的日常交流越来越多地从口头语言转化为符号表达。现在这些表情符号不再显得幼稚可笑,而是为人们互相交往提供了一定程度的保障,有助于避免错误表达和语言上的误解。尽管如此,鉴于各民族、种族之间文化背景差异,各种符号的使用也代表着不同含义。东方人频繁使用“:-)”或者简化为“:)”的符号,表示微笑,只不过是一种友好的表示,而在欧美很多人理解为“开个玩笑而已”的意思。
在俄罗斯,网民们结合本土文化,创造出了富有俄罗斯特色的网络表情符号。比如在一本很有名的科幻小说中有一个叫做克图虎的海底怪兽,脑袋上长着一堆触角,网民就把它形象地画成“{:?”这个样子,而“[:|||:]”表示手风琴,意在批评某人又在老调重弹或者已经过时的笑话。
走向个性
在网络时代,网络表情符号已经不是电脑高手的专利,任何一个网民,只要有时间就可以自己创造网络表情符号,只要这些符号生动得体,富有创意,就可以被广泛使用。比如有一个比较复杂的符号”Orz”就表示认输,输得五体投地,跪地投降了。
创造第一个网络表情符号的法尔曼教授没有为自己的发明申请专利,当然也没从中获取任何利益。现在法尔曼教授仍然在卡耐基·梅隆大学任教,他说:“这是我送给世界的小礼物。”
~+~+~+~+~+~+~+~+~+~+~+~+~+~+~+~
日男士限定烹饪插花班成热潮
早前我们报道过日本盛行温柔「草食男」之风,令不少人担心这种现象会对越趋老龄化的日本带来「不良」影响,今日我们就继续追踪「架佬」们的「草食化」现象。
最近,在日本横滨出现了只限男性报名的教插花、烹饪课程,实行让男性从学习中显出温柔、细腻的一面。众所周知,制作甜品、学习烹饪、插花等技艺,在日本这个大男人主义国家一向都只有女性才会参加,然而这间位于横滨的教室却清一色挤满了老中清三代的男士。在导师的指导下,他们完全不在乎别人的眼光,认真专心听课制作甜品。
被问到为何会选择学习一门相对女性化的手艺时,其中一位44岁的学员表示,作为一名父亲,他是为了与女儿能多培养感情,找多些话题;另外亦有人表示是因为喜欢食甜品而参加课程。
此外,最近亦有越来越多男性加入插花行到,虽然插花以往都是属于女性的手艺,男士插花使人有一种「娘娘腔」的感觉,但原来男性借此亦能觅得不同的自己,而释放出内心的温柔及细腻。据其中一位学员透露,自己是一名上班族,觉得通过插花可以纾解工作压力。
其实,近年日本男性一改以往「大男人」形象,可能并非是单纯的一种「草食化」现象,只不过是男士们变得更温柔及体贴,这末尚不是一件好事哩!
~+~+~+~+~+~+~+~+~+~+~+~+~+~+~+~
隐形眼镜将可助盲人恢复视力
众所周知,隐形眼镜若佩戴不当,会导致眼干、红筋或视力下降等问题。不过凡事总有两面,日前悉尼新南威尔斯大学(UNSW)有研究小组表示,他们已经研发出使用一种新技术,配合隐形眼镜的帮助,可助眼角膜受损的人士,恢复视力,重见光明。
据透露,今次的技术主要的受惠人士,属于一众因眼角膜受损而视力下降的患者,研究小组会先从患者的眼睛上提取出眼球干细胞,然后涂抹到隐形眼镜之上,而患者只需佩戴这类镜片三个星期,干细胞的组织再生机能便会发挥功效,从而修复患者已受损的眼角膜,显著改善他们的视力。
研究人员表示,相比起旧日既需住院又价值不菲的治疗,这个成本相宜、两小时后患者便可出院的治疗方法,将有望帮助到更多来自世界各地的眼疾患者,尤其是处于第三世界数百万活在贫穷线以下的病人;另外,他们更希望可利用同样的理论,研究出可修复患者视网膜的方法,甚至应用到人体其他器官上,例如皮肤。
同时,由于新技术是采取患者的干细胞来进行修复重组,因此不会出现任何器官排斥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毋须再为器官--「眼角膜」--捐赠问题所限,令所有只是眼角膜受损的病人都能即时受惠。
~+~+~+~+~+~+~+~+~+~+~+~+~+~+~+~
研究显示父母的饮食习惯对孩子影响不大
人们通常认为,健康的饮食习惯往往沿袭于家庭,父母的饮食行为对孩子饮食习惯的形成起着决定作用。然而,美国最新的一项研究显示,父母的饮食习惯并不能对孩子构成一生影响。
约翰斯·霍普金斯-布隆伯格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人员在最新一期《社会科学与医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以1994年至1996年美国农业部相关数据为基础,对超过1.6万名美国人的饮食习惯和美国家庭的饮食结构等进行了分析和调查。这些数据涉及饮食、社会经济学、人口统计学以及各种健康指数等诸多方面。
研究结果表明,与父母的饮食行为相比,社团和学校、环境、同龄人的影响、电视宣传等社会因素,以及自我形象、自尊心等个人因素对孩子饮食习惯的形成有着更重要和更深远的影响。
研究人员指出,这一研究成果提示人们,仅通过干预家长的饮食行为达到帮助孩子建立良好饮食习惯的做法可能会收效甚微。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需要家庭与社会等多方面的配合。
~+~+~+~+~+~+~+~+~+~+~+~+~+~+~+~
飞机素食餐今起马铃薯止步
配合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的新规定,国内五家航空公司六月起将实施新的飞机特殊餐,其中最大改变是,台湾人常选的东方素食餐或中式素食餐,将不可含有马铃薯、红萝卜等根茎类食材。不仅让旅客大叹少一味,连主厨都感叹菜难做,考虑向IATA建议调整。
不再含根茎类
长荣空厨行政主厨刘灿雄说,全球航空公司的飞机特殊餐五十年来各行其是,IATA这次首见大规模整合规范,列出从素食、宗教、婴童、病理到特殊类别共五十四种,不仅调整代码,也明订内含物。
旅客大叹少一味
虽然航空公司仍可自订特殊餐点,但基本上都会遵守;对旅客来说,不管搭乘那家航空公司班机,比较不必担心可能吃到个人禁忌食物,航空公司也可避免可能的客诉纠纷。
新规定主厨傻眼
不过,IATA调整后的东方素食餐,却要求不能含有根茎类食材,让主厨也傻眼。刘灿雄推测IATA可能不了解非印度式的亚洲吃素特色,将视旅客反应,再考虑是否提出修改建议。
刘灿雄说,印度素食要求不能有根茎类食材,但台湾旅客习惯的中式素食则不设限,像红萝卜、地瓜、马铃薯、豆薯等都常用,以后这些都不能使用;就连具有重要提味功能的生姜,也得改用香茅,「和传统台式味道当然会差很多」。
「这样不就少了很多口味!」因个人宗教信仰而吃素的连伟诚说,这样影响很大,但他不能选择西方素食替代,因为餐点中可能含有葱、蒜、洋葱等刺激性食物,顶多只能改选生菜餐。
取名「虹在天涯」、在个人部落格介绍各国飞机素食餐的郭文弘说:「没有红萝卜太可惜了吧!」西式素食餐常采用蔬菜义大利面搭配起士,印度素食也含乳制品,中式素食则以豆制品为特色,他虽然很爱吃红萝卜,但是为了要吃豆腐,也只好继续点东方素食餐。
台湾约有近一成旅客会预订特殊飞机餐,其中东方素食餐选择率最高。 IATA在半年前通令全球航空公司新规定,部分外籍航空公司已陆续配合,华航、华信、长荣、立荣及复兴航空则同步自今天起实施,包括调整东方素食餐、界定婴孩儿童餐、新增生菜餐,及取消高纤、低蛋白、低普林等整并为特别餐,分别加注需求。
~+~+~+~+~+~+~+~+~+~+~+~+~+~+~+~
名不副实手足最难被「视」破
检警发现,冒名应讯最常出现在通缉犯或有案在身者,最常见的是冒手足之名,因为手足容貌相近,又父母亲年籍资料相同,最不易被拆穿。
冒名手法光怪陆离,有时口卡资料与刑事档案照,是早期的黑白相片或年代久远的照片,让第一线的警方根本无从辨识,加上指纹比对又需花一到三星期时间才有结果,冒名者因而有机可乘,被移送检方后,只要不是重罪,犯后坦白认错,都可以获得交保,而来去自如。
板桥地检署曾有件双胞胎兄弟冒名案,因兄弟2人的刑事档案指纹也建错,致一路错到底,直到父亲探监才发现。另还有件陈姓女子三度冒姊姊名字,因长相接近都没被识破,倒是姊姊被妹妺冒名后疲于跑地检署及法院,二度改名无效,最后只好改从母姓。
~+~+~+~+~+~+~+~+~+~+~+~+~+~+~+~